袁立心中一喜。

古天海所說的,其實他們在軍中盤算大涼作戰路線的時候,也有所覺,從古天海口中得到相似的結論,更堅定了他的信心。

不過,他並沒有表現出喜悅,更加不可能直接附和古天海的說法。

袁立依然表現得憂心忡忡的樣子。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我們豈能預料到大涼軍的動向?所有的猜測都敵不過一句萬一呀!”

“萬一大涼軍真的正在做準備北攻下邳,我們的軍力抽調一空,豈不是把徐州拱手讓於大涼之手?”

反正任誰也不可能替大涼軍打包票,袁立只要不放下心中的擔憂,誰也不能借此指責他不配合白廣琪的戰略。

古天海劍眉一豎,強忍下心中的不悅。

以他的精明,豈能看不出袁立耍弄的心機?

他們剛剛才幫助徐州解困,讓袁氏再次立於不敗之地,袁立的態度,即使不算是過河拆橋也好不到哪裡去了。

簡而言之,袁立根本就沒有身為下屬或者盟友的覺悟,只看實際的提議對他們而言,到底是不是有利。

這樣的“結盟”,能有幾分價值?

假如將來有一天,需要徐州犧牲部分自己的利益吸引住大涼軍,給其他盟友創造戰機,那袁家是聽呢?還是不聽呢?

古天海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了。

不過,此時還不能就此對他們發難。袁家已經站穩腳跟,此時哪怕冀州軍全都撤走,只怕青州與小沛軍也不太敢直接進攻徐州了。

這也是袁立敢於提條件的底氣。

“呵呵,袁家主既然如此擔憂,我們也不好強人所難,這麼說來,進攻小沛與壽春之戰,徐州軍是準備缺席嘍?只要袁家主一句準話,我照實回覆白將軍便好。”

袁立臉色一僵,尷尬地笑道:“某倒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覺得凡事皆應從長計議,料敵從寬,考慮我們徐州的風險嘛。”

“若是白將軍真的下定決心要收拾小沛和壽春,我軍必定會起兵策應,但是,我軍恐怕只能起到牽制作用,無法先行發動進攻啊。”

袁立的算盤也打得很精。

他們袁家雄居徐州這麼多年,跟小沛與壽春交手無數,雖然袁氏一直佔據上風,但是這兩家的實力也非常強大,將士能征善戰,豈是那麼好滅掉的。

更何況小沛與壽春皆是中原有名的大城,城防堅固。他們又沒有大涼國所擁有的火炮武器,不可能從極遠處直接轟開城牆。

白廣琪的冀州軍雖然實力雄厚,但是冀州才是他的根本和老家,不可能帶著所有主力南下吧?

綜合這麼多的條件,只怕白廣琪的進取計劃難以成功,徐州軍若是過度配合,只會令自己損兵折將。

白廣琪還是過於年輕,自以為進軍兗州比較順利,就小視天下英雄!早晚是會碰到釘子的。只要他無法攻破小沛或者壽春,那麼就不用擔心最大的彩頭被他獨吞,徐州軍在外圍牽制,只要避免己方損失,就是最大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收穫!

袁立現在把徐州軍的困難一說,那麼白廣琪如果不想直接翻臉,就只能同意他所請,徐州軍就能光明正大地進行“旁觀”了。

古天海稍一猶豫,直接答覆道:“壽春之事,自然不能強求徐州軍搶先進攻,但是對於小沛之敵,卻需要貴軍更加積極主動些。”

“這樣吧,正面主攻之事,自然不勞徐州軍,但是你們必須先一步行動,將小沛軍的注意力吸引到東邊來!”

“貴軍與小沛軍乃是世仇,交手無數,對他們是非常瞭解的,這點兒事情,應該難不住袁家主吧?”

袁立道:“古老大你就能替白廣琪作主?”

“當然!”

古天海把話說到這份兒上,袁立自然要給他幾分面子,含笑答應下來。

袁立再次從古天海那裡討得許多船隻,以供後勤運糧之用,他們的交易才算正式達成。

古天海離開徐州之後,並沒有回自己的大海老巢,而是輕騎涉透徐州與兗州的地盤,來到蒙城地界。

蒙城其實就是兗州與青州邊境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不過此時在這裡卻聚集了幾位大人物!

古天海剛剛入城,就已經有人在城門處等著他。幾人交換了眼色之後,沒有多言語,直接引著他們來到了一處衛所。

裡面計程車兵不敢多問,碰到他們直接避開,古天海毫無意外地在裡面看到了白廣琪與幾員將領。

“古老大一路辛苦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