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看到前線將士,靈活地運用小型投擲炸藥破壞敵陣,欣慰地點了點頭。

現在兩軍的主戰場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火炮射程,他繼續在此處坐鎮指揮已經沒什麼意義,還不如直接帶著親衛兵力從側翼發起進攻。

徐州軍的軍陣已經被沖垮,其主帥再也無力指揮全軍作戰,只能靠著圍在他附近的將士自我保護,等待大涼軍的再次攻擊。

敵軍陣勢已亂。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大涼軍最重要的不是殺傷敵人,而是繼續攪亂局面,逼迫敵軍難以匯合各部軍隊組織反擊。

項陽所帶的親衛數量不算多,但他們加入戰場之後,卻等於讓大涼軍多出一個攻擊方向。

袁英已經無法把控全域性戰況,只能根據某些方向是否處於作戰狀態,來判斷敵軍的進攻方向,不可能知道每一個方向有多少人。

而且,徐州軍自己的混亂更加劇了判斷的難度,區域性徐州軍士卒在沒有將領指揮的情況下,更是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就算是有少數頭腦冷靜勇氣可嘉的中層將領帶著自己周圍的將士勇猛作戰,也無力改變大局。

項陽自己就有極強的衝陣能力,他身邊的親衛更是各個以一當十的精銳,在衝殺之時,更顯出威力來。

後方的操炮手也沒有閒著。

他們提前準備的投石機全都在樹林之中。雖然那些都是小型化的投石機,但很難進行大範圍移動,想要把後方的徐州軍納入射程之內,還得看火炮。

初代火炮極為笨重,不過他們提前準備了小車,在炮管冷卻之後,可以稍加拆分,移到小車之上,然後向前移動,尋找一片開闊的地方再次擺開炮陣。

因為大涼軍前線衝殺極快,逼得徐州軍根本無法顧及後面的火炮威脅,再加上後方的軍隊一直沒有經受炮火“洗禮”,更加想不到大涼軍還能把炮陣前移的問題。

項陽專門瞄準那些依然能堅守陣地的敵人。

一般這樣的敵方陣地,都由一名中堅的中層將領帶隊。他們確實憑著膽量與經驗穩住了陣腳,但是這同樣也是他們的弱點。

項陽帶著親衛對這些“小陣”猛衝猛打,不需要理會兩旁的威脅,只要項陽先一步將主持的中層將領斬殺,這隊人馬就自行崩潰,根本沒什麼戰力了。

靠著這種“取巧”的戰術,項陽在他主攻的方向上製造了不小的混亂,使得徐州軍形成敗退之勢。

徐州軍的指揮由此混亂,被主力軍得到了更好的機會。

不過,最容易被擊潰的小圓陣已經全被解決掉了,再後面,可就不是項陽這等規模的軍隊能正面衝擊的。

項陽雖然勇猛而且愛冒險,但也不會讓手下跟著他白白送死。

正面攻不進去不要緊,他也不硬碰,就帶著手下親衛“挑逗”式地進攻,故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削弱他們對另外方向的防守能力,思維更是被禁錮在這片戰場,無法想到更多的東西。比如說,後面的,在另一處土坡上已經架好的火炮!

當後面的火炮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次轟鳴,炮彈繼續向著前面砸過去,全都落入敵方陣中。

自以為穩住陣腳,沒有受到大涼軍的直接進攻,他們甚至想要藉機接應其他的友軍,爭取匯合越來越多的軍隊,那時就可以對大涼軍全面反擊了。

沒想到,他們還沒動呢,十幾枚炮彈已經砸到頭頂上。

爆開的鐵片根本防無可防,哪怕是大盾兵,也無法防得住炮彈的威力呀。

“大涼軍的火炮,又來了!”

火炮的巨響直接喚醒了徐州軍心中的恐懼,包括那些還沒有被炮火覆蓋的軍隊也是一樣。

他們根本無法分兵清除大涼軍的火炮,也就意味著等“友軍”潰散之後,大涼軍的炮彈總是會落在自己頭頂上的。

那還不如趁著現在沒有遭遇炮火轟擊的時候……跑吧!

他們雖然被安排在後面,沒有像前軍一樣直接遭遇大涼軍的伏擊,但卻親眼看著前軍的將士逃跑。

對他們來說,現在逃跑幾乎沒什麼心理負擔了。而且因為整個軍陣被大涼軍衝散,主帥根本無法派出督戰隊來監控他們,各支軍隊能有多強的抵抗意志,能打到什麼田地,全看他們的“自覺”。

若是沒有火炮的威脅,他們還有拼命之心,現在的話,大家想得最多的只有逃命。

包括部分武將!

最先逃跑的徐州軍數量不算太多,但是已經大大減緩了對大涼軍的威脅。

本來大涼軍就是靠著擊潰一部分敵軍,不斷地整合更多的兵力,“啃”掉下一塊骨頭。

徐州軍自己逃走,加速“解放”出大涼軍的兵力,讓他們更容易集中主力對付兵力最多最抱團的那股敵軍。

袁英已經遠遠地看到有部隊潰散的情況,可惜他現在是鞭長莫及。

在戰場上重新響起的炮火聲他自然不會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