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他們之前的擔憂都是多餘的。

新式戰船並沒有任何平衡性的問題,相反,在河道之上無比靈活,不論速度還是轉向能力,比起其他千料以上的大型老式戰船都有著質的提升。

而且,船上計程車卒還演練了一番水上開炮實戰操作,證明新式戰船足以抗住四門火炮齊射的偏移。

但問題同樣存在,那就是最讓項陽耿耿於懷的射準校正。

第二代的火炮,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火炮校準的問題,但是這個時代他們能得服的工具依然非常有限,嚴重製約了校正的速度。

他們還是要透過目測觀察,尺度校量,再加上一定的射擊落點校正,才能估算出完美的射擊角度。

而且,這種行駛中射擊對於操船的要求也非常高,基本是要求必須勻速運動,而且敵船的體型較大。

若是面對靈活的小型船隻,那麼船上的火炮將毫無用處。

不過,即使存在著種種的弱點,這種新式的戰船,依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與實戰價值。

孫月影即使並非軍中將領,看到那些被火炮發射出去的炮彈,在驚人的遠距離上不斷爆開,威力極大,射程極遠,簡直就是一頭水上怪獸!

“陛下,戰船的製造我是親自盯著的,產量方面您不需要擔心,一般的工匠下手會越來越熟練,產量效率也會越來越高。”

“只要關中那邊能保證火炮的產量,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製造出新型的戰船,揚州軍就算是經驗再豐富,也會被我們的火炮戰船打得潰不成軍的!”

孫月影對於將來大涼水軍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那時候,說不定我帶領一支船隊,也能狠狠打擊揚州水軍呢。”

項陽擺手道:“萬不可有大意的想法,我也不準備大規模的裝備這種新式戰船。”

“啊?為什麼啊?”

孫月影明顯愣住了。

她知道大涼王朝的許多技術提升都來自於陛下的點子,每當完成一次技術突破,得到一種新式武器之後,陛下會毫不猶豫地加大工匠投入,以求儘快讓軍隊得到新式武器打擊敵人。

這種新式戰船,哪怕是外行人也能看出巨大的威力,遠遠勝過之前粗略改進的投石機與戰船的組合,正好大大有利於改變水軍的實力對比,沒想到陛下反而一副不急的樣子。

項陽看著孫月影,有意提點一下她。

孫月影自然不可能如易秋嫻一樣,將來成長為獨擋一面的將領。但是她可以協調後勤,成為一代名臣,與易秋嫻等將領進行前線與後方的配合。

“原因有兩個。”

“第一,現在的火炮,並不是我期望中的理想武器,之後的技術還會不斷突破,而火炮的製造成本非常昂貴,如果每一次改進都大規模地裝備生產,代價不小。”

項陽心中非常清醒。

哪怕經過他對於鋼鐵等關鍵工藝的改進之後,使得大涼王朝的工坊生產力大幅提升,不過相對於

(本章未完,請翻頁)

火炮製造需要的產能,依然會感覺吃緊。

項陽必須要卡住某些技術突破的關鍵點,當火炮能達到某一階段的理想戰力,短時間內又不會有特別大的提升之時,再開始鋪工坊大規模生產。

說起來容易,想精準地做到這種決策,項陽必須要對現在的技術有著相當的把握才行。

“第二嘛,你覺得這種裝有火炮的新式戰船,只要我們造出來,派上一些戰士,就能形成作戰能力了?”

孫月影再次看向江面上,依然不斷開火測試中的戰船,突然明白過來。

“陛下的意思是說,新式火炮的操作雖然能讓戰士們快速掌握,但是火炮校準卻並不容易?”

“不錯,火炮校準,必須要依賴於工具和大量的實操經驗,不是靠著戰士們緊急學習就能學會的,特別是戰船上的火炮應用,更需要大量專門的人才,急著生產大量的新式戰船,只能荒在那裡而已。”

孫月影完全明白過來,臉上露出明顯的失望表情。

“那豈不是我們靠出再強力的戰船,用處也不大了?”

項陽故作驚訝地道:“月影何出此言呢?新式武器還嫌多的嗎?”

“可是陛下,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大涼王朝重新一統天下呀,而水軍應用最多的地方就是荊州與揚州,短時間內,我們若能一統揚州,莫說新式戰船再無用武之地,單是我們接收的揚州水軍的戰利器就用之不盡了呀。”

項陽搖頭道:“不對,即使我們真能順利收服揚州,水軍還大有用武之地呢。”

孫月影更加不解了:“還有何處能用得上我們的水軍呀,其他的地方無非是荊南四郡,最多再加上交州與徐州南部而已。”

“雖然沿大江順流之上能進入到益州,但是自荊州到益州之間的有些河段非常難行,根本不可能讓大軍借水路逆攻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