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的主力大軍看到伏兵的位置突然喊殺聲,在這附近的大軍就只有他們,不用想也知道,必定是他們的伏兵暴露而且被敵人反突襲了。

果然,很快他們就看到大量的潰兵湧來,各個帶傷陣不成陣,臉上全都帶著恐懼與茫然。

“敗了。”

這麼大的動靜,想瞞都不可能瞞得過去,訊息傳開,對於張越的大軍士氣影響極大。

張越的指揮其實也沒有大錯,很普通的伏擊戰術,但是就因為這裡是荊州的主場,而他們的探子之前被項陽算計了一波,就造成了項陽利用情報的不對等,反伏擊了一波。

張越軍還沒有踏入荊州的地盤,就吃了大虧!

這是他們事先完全沒想到的。

張越立即將諸將召集起來,讓各部提高警惕。

“敵軍能如此精準地找到我們的位置,必定是佈下大量的探子,只要我軍露出一絲破綻,敵人必定會發現,而且全力進攻。”

大將哈愕乃是漢中的山間異族之人,因為他的出身,所以不太講究禮儀,有話就直說。

“將軍,我覺得不能輕視敵人的兵力。”

“按理說,敵軍兵力不過兩萬,就算是掌握到我軍的位置,想要反突襲我軍的伏兵,兵力也是居於弱勢的。”

“吳鎮江輕易得手,將我軍直接擊潰,說明他們要麼擴軍得到了更多的兵力,要麼戰力比我們預想中更加強悍,不論哪一種,與敵接戰之時,我們都要依靠著兵力上的優勢。”

哈愕這番話雖然不大中聽,但是張越卻點頭認同。

作為一名統軍的老將,張越是不會犯下低階失誤的。

“吳鎮江在荊州的地盤上先跟魯真打過一場,而且把他們給擊敗了,我們現在還無法得知那一戰的過程,不過從他們交戰的時間來判斷,的確不能小視了吳鎮江。”

有些將領聽到張越如此說,直接建議道:“其實只要我軍抱在一起,兵力自然遠勝過敵人,量吳鎮江也沒膽子再來招惹我軍。”

張越沒好氣地道:“胡鬧!別忘了我們大軍殺至荊州是為了開疆拓土的!所有軍隊都抱成一團,那我軍要如何進攻。”

大軍行進,總有一定之規。

張越的兵力極多,這麼多的大軍抱團在一起,不但極大地降低了作戰效率,而且內部也會因為空間過於狹窄,施展不開,造成一定的混亂。

同時,他們若要攻城,並非只靠著堆人多就能加快攻城的速度。

當兵力達到一定的臨界值後,再堆更多的兵力也沒用了,只能在外圍瞪著眼等待結果而已。

張越雖然被項陽這次的突襲給震住了,不過他還沒有喪失理智,更不會犯下用兵的低階失誤。

但是,漢中軍其他的將領就幫不上張越什麼忙了。

在漢中的作戰形勢下,最容易培養出擅長於防守戰術的優秀將領,但是在進攻上,他們太缺少經驗了。

好在張越就以防守為考慮重心,佈下了一個“六分梅花”的軍隊分佈格局。

將整支大軍分為六部,互相之間的間隔不遠,既能掌控更廣闊的區域,彼此之間又能策應。

而荊州北部,多有平原的地形,也算是幫了他們一個忙,否則大軍如果被地形隔開,肯定更有利於敵軍的突襲。

當漢中軍完成佈局的時候,項陽自然也掌握到他們的行動細節,而且由此推斷出了張越的想法。

張越到底選擇了什麼樣的陣法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張越軍依然掌握著兵力的絕對優勢,而且因為彼此各部的距離並不算遠,等於沒有露出任何破綻。

吳鎮江與項陽一起站在高處,居高臨下地觀察著敵人,他的臉上已經露出一絲苦色。

“我以前還因為漢中軍不常出外作戰,對他們有所輕視,現在看來,漢中軍之軍紀,自有可取之道。”

“我們雖然成功襲擊了他們派出來的伏兵,但似乎並沒有動搖到敵人的進軍啊。”

項陽搖頭道:“不,上一次的大勝必定已經影響到了敵軍的軍士與主帥心境了,否則的話,敵人大可以倚仗兵力優勢作出更加激進的選擇。”

吳鎮江苦笑道:“我倒寧願敵人可以更激進一些,那我們才能找到各個擊破的機會啊。”

但凡以少勝多的戰例,除非雙方的戰力差距過於懸殊,否則不論以任何巧計,萬變都不離其宗。

這個“宗”,就是各個擊破,積小勝為大勝。

但是,面對謹慎的漢中軍,不要說積小勝了,只怕一發起進攻就會陷入敵陣,然後被敵人後續的援軍打得全軍覆沒。

現在的漢中軍就是一隻刺蝟,提高警惕但又能穩步向著吳鎮江的城池推進,他們如果想要反擊,非但難以得手,只怕還會被扎得一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