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專門詢問了吳鎮江,既然自己的水軍沒辦法調派過來,那自然只能依靠友軍了。

吳鎮江既然在荊州打滾,手上還是有一支水軍的,只不過規模不大。

因為他的勢力本身規模不足以支撐一支大型水軍,而且他的核心活動區域還是偏北方的。

“不過,魯真的水軍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多麼提防,他的情況與我差不多。”

項陽愕然道:“你不是說魯真的勢力乃是荊州北部最強大的嗎?”

吳鎮江解釋道:“確是如此,但他們跟南部的孫梟卻是勢如水火,很明顯將會是荊州北部最後爭霸的兩股勢力。”

“孫梟的水軍太強大了,足以與掌控江陵的夏浩相抗衡,所以,即使魯真的勢力比我大得多,但他的水軍只要無法與孫梟對抗,那就沒用,相反,越大規模的船隊反而越容易被孫梟的水軍找到。”

“所以,只要我們別主動再去招惹到孫梟,水上的差距其實幾乎不存在。”

項陽這才明白過來,緩緩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你們就先找到當地商家,把他們閒置下來的船隻全都聚攏起來。”

“即使我們不怕魯真自水上阻擊,也需要更多的船隻來載送軍隊,另外你的水手水準如何,可以入夜操舟嗎?”

聽到這個要求,吳鎮江有些為難起來:“回陛下,我自己手下的水軍戰士倒是可以做到,但是若再從那些商家找來更多的大船,他們的水手做不到呀?”

項陽想了想說道:“無妨,你先把船找來即可,水手的問題好解決。”

“好,好解決?”吳鎮江明顯愣了一下,在他看來,水手的問題比起船隻更難解決吧?

不過陛下親口做出的保證,他直接開口質問只怕不太好。

他已經親自前往關中找來了大涼朝廷作為援軍,那就信任他們好了,大不了就是白僱了一支大船隊,花些錢財罷了。

只要有機會打敗魯真與張越,再多的嘗試他也無所謂。

因為一路都是走山道,而且項陽非常控制行軍軍隊的數量,因此,當他們趕到宛城地界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勢力知道,在荊州北部竟然多出了一萬多精兵。

吳鎮江離這裡最近的一處據點叫做西土城。

早前曾經是宛城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後來遇到地震,這裡的居民都遷走了,連帶著西土城也破敗了。

好在現在遍地的“諸侯”都是從義軍脫胎出來的,根本就沒有太在的攻城能力,所以吳鎮江佔據這裡之後,稍加整修之後,倒也能當作一處據點使用。

為防意外,他們就先去西土城,至少有城牆依靠比起野宿要強得多了。

吳鎮江已經狠狠地得罪了東西兩大勢力,項陽讓手下的探子跑得遠一點,多打探些訊息,多做些警戒。

以吳鎮江和魯真等人的實力對比來說,他們若打定主意想要滅掉吳鎮江,甚至都不需要做什麼準備,只要心潮起,派出一支大軍打了便是。

另外,項陽擺出了之前的商隊在宛城測繪的精準地圖,開始佈置如何對付魯真與張越等勢力。

吳鎮江看到他們的新式地圖,極為驚奇,易秋嫻稍加解釋兩句,就讓他明白了這副地圖的奧妙,而且越看越覺得資訊詳盡,比以前的舊式地圖不知道好多少倍。

“哎呀,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原來整個荊州北部是找這種樣子的呀。”吳鎮江突然有種自己前面幾十年白活了的感覺。

“不過,我們對於上庸一帶的地形卻並不瞭解,這方面就要由你來做說明了。”

吳鎮江愕然道:“但是張越想要進攻荊州的話,必定是在荊州作戰,我們把荊州的地形吃透不就行了嘛?”

項陽正色道:“兵法之道豈可自我拘束,戰場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我們做的準備越充足,將來越不會被束縛住。”

吳鎮江搖了搖頭,在他看來,大涼軍只是派出了一萬餘軍隊,即使他們再勇猛善戰,也最多可以自保,而且還要依靠著地形和防禦工事,比如說堅固的城牆。

他要弄清楚上庸一帶的地帶簡直沒有必要,總不成靠著這點兒兵力,還想要反擊回漢中不成?

這些話他並沒有說出來,乖乖地把他所知道的上庸地形,進行詳細說明。

他也不知道對於項陽來說,到底哪些地方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直接讓他自行判斷好了。

沒想到,項陽直接掏出了一份紙筆,靠著吳鎮江的口停,現場描出了一張地圖!

項陽要求吳鎮江只說明他有把握的那些,如果並不清楚的地方寧願留白也不能“猜估”。

吳鎮江看著項陽臨時畫出的地圖,驚訝地合不攏嘴。

這份地圖示誌極為清楚,簡直就像是他親自去過一般。

而且項陽比對著荊州與關中的地圖比例,還把吳鎮江記錯的幾住距離給糾正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