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和於白殘餘的水軍數量不算少,他們支援廬江可以表達揚州軍的誠意,同時,又不需要讓揚州水軍打頭陣,先跟不熟悉的敵人交手。

杜鵬和於白或許也能體察一點他的用心,不過兩人無怨無悔。

在荊州被大涼軍擊敗,被他們視為平生大辱,主動投靠揚州,站穩腳跟,目的就是為了儘快對大涼軍展開反擊,報仇雪恨!

這次陳飛終於吃了不小的虧。

他本以為,這麼謹慎的探查,應該不會迎來太多敵人,哪怕廬江派出水軍想要驅逐他們,自己扭頭就走便是。

沒想到,廬江與揚州的聯軍派出這麼大的陣仗,專門為了對付他。

陳飛第一時間沒有發現敵軍的意圖,還想著先進行作戰,實在撐不住了再走。

但是,情況急轉直下,當他毀掉廬江水軍十餘艘小船,想要撤出戰場之時,卻發現後路上又出現了一支水軍!

己方水軍的大體位置,陳飛心中有數,瞬間就明白,這支水軍絕對不是接應自己的船隊,而是敵人的伏兵!

正面廬江水軍看到援軍已至,進攻得更加兇猛,死死拖住陳飛的船隊不讓他們脫離。

另外的方向,於白和杜鵬的水軍分別逼過來,眼看就要對陳飛的水軍形成合圍之勢。

假如所有船隻混在一起形成亂戰之局,那麼陳飛就將喪失對他手下的船隻的指揮能力,敵軍必定會在亂戰之中,發揮兵力優勢,將他們各個擊破。

陳飛也有了很多在大江之上作戰的經驗,最後關中利用大江寬闊的水面以及水流,強行帶著水軍船隊拉開少許距離,沒有被合圍住,不過他們也無法甩脫敵軍的追擊。

陳飛使盡渾身解術,拖延著時間,終於拖到了楚家船隊的支援。

陳飛與楚家三妹互相配合,犧牲了二三十艘戰船和上面的將士,才勉強將敵軍逼退。

這一戰之後,大涼水軍的損失不小。

雖然他們已經掌握了江陵和江夏,船隻的補充速度還是很快的,但是此戰對於士氣的打擊才是最嚴重的。

陳飛倒是認識到了自己在大江上指揮的不足,收起自傲之心,開始研究戰術,同時向朝廷請示,派出工匠前來荊州,研究對於戰船的改進。

關中等地的工匠其實不是船匠,甚至一輩子也沒有造過什麼大船。

不過,他們在項陽的啟發之下,對於各種複雜的物理結構都能進行分析的設計。

這些工匠與荊州本地的船匠們可以取長補短,互相配合,必能設計出戰力更好的新型戰船。

易秋嫻就在襄陽坐鎮,以她的資歷與權力,當場拍板,放棄對於運輸大船的修建與改進,就製造專門進行作戰的戰船,工匠們則根據將士們的需求,對現有戰場進行改進。

這種制船之法,其實有極大的浪費,這代表著他們以後還要專門再製造運輸用的大船,補足後勤補給的短板。

不過,水軍現在依然是大涼軍的弱點,他們必須能打勝仗,加強對於大江江面的“制水權”,然後才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資格討論運兵.運糧的問題。

項陽急於得到出海口,本來是想直接把目標對準柴桑郡與建鄴等揚州的大郡,現在看來,廬江對於荊州的威脅與干擾太大了。

既然徐州軍與揚州軍已經結為同盟,那就要先把廬江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