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南方之行(第1/3頁)
章節報錯
項陽採取的各種政策,甚至讓人會誤以為陛下對於農業生產是不是有什麼歧視,過於鍾愛於手工業的發展。
易秋嫻等人自然知道,那屬於誤解,陛下對於農業發展是非常重視的,現在關中的“農業合作聯合生產”方式就是陛下提出並倡議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陛下每取得一處地域,必定會優先發展工坊,想辦法把大涼王朝掌控的技術分享過來。
現在,陛下竟然最優先重視著農業的生產,實在是奇怪。
而且,項陽所說的農業似乎並非谷粟等傳統的作物,而是一心一意地想要找到一種名為“稻穀”的作物。
這就是現在項陽最苦惱的事情。
荊州之地拿下了,當然也就得到了大量的農田,水資源也不缺,荊州的人口也不算少……但就是沒有稻米!
項陽的印象中,現在的野生稻米應該是在稍靠南方的位置。
他在襄陽之戰時,就已經提前派出了秘密商隊南下,希望能早日尋得這種作物,不過就臨時反饋回來的訊息,情況並不順利。
已經有三支商隊回報,在他們活動的區域並沒有發現項陽所描述的作物。
項陽為了避免在大涼時代,剛剛發現稻米的時候,當地會有稱呼上的差異,所以特意向各個商隊描述了一翻稻米的外表特徵。
這下尷尬了,荊州的發展總不能臨時停滯,只等著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發現的稻米吧?
項陽沒辦法,只能臨時調整,先發展正常的農業生產,恢復工坊,制鐵製器同時大力發展商路。
之後,不甘心的項陽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他要親自帶著多支“武裝商隊”南下,全力尋找稻米,早日完成自己的規劃!
現在派出的商隊都沒有好訊息傳回來,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稻米的區域必定在更靠南方的區域,只怕要到現在“交州”的區域才能找到。
大涼時代雖然是另一個時空,但是這裡的地理與氣候跟項陽原來的世界太相似了,他相信,原始稻米必定存在,而且不需要一路找到東南亞就能發現它的存在。
甚至某個地方的人們,已經開始以稻米作為主糧食用。
易秋嫻等人自然是大力反對,不過收服荊州之後,大軍的確需要不短的時間休整,目前的重中之重只有穩固荊州,這就不需要陛下親自坐鎮了。
若要持續大舉對外征戰,似乎也有些強人所難,與大涼的發展不符。
易秋嫻唯一能提出的有力阻止項陽的理由,似乎就只有陛下的個人安全問題。
可惜,項陽對這一點最不在乎。
在項陽看來,在穿越之前,他作為特種兵轉戰全國各地各種地形進行訓練和演習,別說荊南與交州了,就算是東南亞他都不知道去過多少次,論起對那裡的地形熟悉,整個大涼都沒幾人能比得上他。
項陽很快就反過來說服了易秋嫻,對於南下作出安排。
這次,他不但不會打著大涼的旗號,甚至連用人也減少大涼人員。
他們大都是北方人參軍,就算是換上了服色,口音方面的問題也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太大了。
這次,項陽準備帶著幾位精兵強將,然後借用楚家的勢力南下!
楚家不愧是曾經的南方貴族,項陽一問之下才知道,楚氏姐妹在荊南之地也有遠親,而且還有一定的勢力。
這裡的勢力並非佔地為王的諸侯,而是宗族部落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