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理想的情況,杜鵬只是抱有一定的期待而已,不過陸上的優勢卻是實實在在的。

水軍可以改變戰術目標,不要跟大涼水軍正面衝突,轉而以護住陸上軍隊的運輸線為主。

杜鵬雖然處於劣勢,但並非沒有勝機,更重要的是,他有“拖”的資本。

哪怕戰局僵持,一時無法分出勝負,對於江陵軍也更加有利。

只要稍有領軍作戰經驗的大將都明白,現在大涼軍鋪的戰場太大了,僅靠著兩萬多人殺入荊州,自北向南,殺遍了整個荊州數千裡地域,接連與魯真、孫梟、趙廣作戰,將他們的地盤全都收入掌握。

短時間內打下這麼大的地盤,大涼朝廷手中的兵力又顯不足,很多隱患必定未能清除,而暗中依然效忠於舊主,對大涼朝廷仇視的力量,必定蠢蠢欲動。

戰事拖得越久,大涼軍的注意力就必須長時間地集中在戰局之上,無法清除種種隱患,甚至那些敵對力量得到發難的機會。

只要襄陽宛城等朝廷剛剛佔領的地域後院起火,就有可能逼得大涼軍首尾不能兼顧,被迫撤兵或者被他們在戰場上擊敗!

反觀大涼軍,想要避免這些狀況,要麼速戰速決全取江陵,要麼不斷地得到戰場上的勝利,透過這些勝利的訊息震懾內部的敵對力量。

杜鵬提醒各營將士,儘量要與自家友軍團結在一起,不要離得太遠,避免給大涼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他們的大軍就像一“只”移動的堅硬的龜殼,只要抱成一團,就能讓大涼軍無處出手。

江陵軍眾將皆點頭稱讚,在他們看來,主公想出的這種戰術確實穩重,大涼軍就算再勇猛善戰,也很難找出破綻。

……

江陵軍重拳出擊,確實讓大涼軍見識了他們反擊的決心。

項陽力主進攻江夏的弱點也在此時體現出來,那就是時間太緊,他們根本來不及作出兩份不同的作戰計劃。

之前所有將領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對付江夏軍,如何快速拿下江夏城。

等到江夏拿下,趙廣身死,他們又要立即轉身進攻江陵,很多將領甚至連軍情情報中的江陵地形與水道都沒有記清,談何分析作戰計劃?

看到江陵軍已經把主力集中起來,他們也不可能拿著劣勢的兵力跟對方硬碰。

“可惜!江陵軍的反應還是快了,假如我們拿下江夏之後,能先一步派多支小隊潛入江陵,在各處要道上佈下詭雷陷阱,敵軍必定陷入混亂,進退失踞。”

大涼軍中的年輕將領們已經完全熟悉炸藥威力並習慣於這種作戰方式了。

“是啊,我們如果帶著投石機作戰,從江夏離開的時候就可能隨時受到敵人的偷襲,與江陵軍大戰的時候,不知道是否能彌補巨大的兵力弱勢。”

“何況,我們對北邊易將軍的佈局還完全不知道,萬一她的軍隊先被江陵軍擊敗,那襄陽危矣,我們總不能真的完全依靠江夏郡為後盾跟敵人作戰吧?”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易秋嫻帶領的軍隊不足六千之數,比他們的兵力更加弱勢,而且還沒有足夠的投石機可用,自然更另讓人擔憂。

“不必悲觀,你們只需要記住,江陵軍現在比我們更加心慌,更沒有底氣!”

項陽淡定的聲音響起,帶著威嚴的力量,撫平了眾將心中的不安。

“看看江陵軍擺出個什麼陣型?明明佔據著絕對的兵力優勢,明明想著主動出擊,但卻擺下一個龜殼陣,呵呵,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至於易秋嫻那邊,更不需要我們擔心,她雖然用兵大膽,但卻不會笨得跟龜殼硬拼,若是江陵軍以她為目標,反而會被吸引到北方。”

“江陵軍若是稍微遠離江陵郡,我們就可以果斷出擊,切入到他們後方,斷掉江陵軍與後方的聯絡,那樣大勝可期。”

有將領不解地道:“假如江陵軍的主帥非常清醒,只是卡住我們與襄陽的聯絡,不肯更進一步呢?”

項陽笑道:“那就以快打慢,以靈活打龜殼,以長處打短處。”

“陸上的軍隊,我們的確不宜跟江陵軍正面對抗,但是水軍方面我們不是已經佔據優勢了嗎?”

“你們呀,一旦調到不同的地域作戰,必須及時轉變思路,在南方作戰絕對不可忽略水軍的作用!”

眾將皆凜然應諾。

其實陛下所說的道理,也不止一次提醒過他們,只是平時的時候,大家未必會時時記得陛下的話,這種深入到本能的“適應”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項陽對此也看得開,反正一般的征戰都有自己坐鎮,而有資格獨當一面的趙泉、易安、易秋嫻、霍飛勇等將領,天分上比一般的將領強得多。

陳飛得到項陽的指令,立即帶著水軍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