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讓眾將士有個心理準備。

打長安,而且嶽虎手上還有四十萬大軍,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都有著極大的心理壓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

好在,大涼軍過去跟嶽虎軍交手,屢戰屢勝,“嶽虎軍”在他們心目中,基本就是手下敗將的代名詞。

其次,就是器械方面的準備。

項陽不會打拼人員消耗的呆仗,不過,在長安城下,一場苦戰也是免不了的,攻城器械的準備,不但決定了他們付出的代價高低,甚至還可能直接決定這次大戰的勝負。

好在訊息透露出去之後,將士們的心態平和,並沒有因此產生什麼不安,相反,大家的鬥志變得更加激昂。

不論是一開始隨陛下殺出來的大涼軍,還是在關中本地新招收的新軍,對於長安都有著特殊的感情。

項陽聽到手下的回報,安心的同時,也正式開始謀劃針對嶽虎的作戰計劃。

打敗嶽虎並非難事,但要滅掉他,就不容易了。

嶽虎的優勢是擺在明面上的,堅城與兵力!

但是,嶽虎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劣勢。

首先是嶽虎本人才幹有限,性格暴虐急躁,對於軍心民情都沒有體恤之意,所以逼得手下怨聲載道,百姓也越來越不支援他。

嶽虎在讓出的西部關中之後,要靠著半個關中養活足足四十萬大軍,談何容易。

換成其他人,會更加關注嶽虎手上龐大的兵力,但是項陽卻一直在留意著嶽虎受到的後勤供應的壓力。

之前,嶽虎派出十多萬大軍強攻河東,其實就是因為他有點兒堅持不住了,手上的大軍數量 太多,又不捨得裁軍,只能想辦法擴張地盤。

嶽虎心裡很清楚,大涼軍是塊硬骨頭,只要他下令讓手下強攻西部,別說戰場上如何,聽到這個訊息,手下就沒什麼士氣了。

而且,關中的民心都被項陽贏過來了,他就算是能在戰場上打一兩場勝仗,也很難有效地控制關中西部的地盤兒。

既然進攻河東失敗了,那嶽虎一定會把目光放到其他地方。

項陽攤開地圖,“幫”著嶽虎開始想主意。

洛陽之地,似乎與嶽虎暗中有什麼合作的勢力,而且洛陽同樣是天下堅城,想要在短時間內攻克,只怕並不容易。

相對來說,荊州北部要好得多。

自關中到荊州之間的天險,大都掌控在嶽虎軍的手中,在地利上,他們是優勢。

而且荊州北部發展迅速,比起現在的洛陽更加富庶,更容易養兵。

同時,荊州之地,勢力還算多,互相之間形成了制衡,沒有一個霸主級別的對手。

對嶽虎來說,完全可以把荊州北部當作擴張的第一步,假如戰事順利,他的大軍能在荊州站穩腳跟,完全可以繼續南下,一路進攻,將整個荊州納入掌控之中。

嶽虎軍在西部和北部接連遭遇大敗,若是能拿下荊州,那就等於把一盤死棋重新盤活了。

他沒必要跟項陽等勢力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