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難以挽回(第1/2頁)
章節報錯
沒有人知道,大涼軍現在的位置,竟然已經在魏無忌與張何大軍的西側了!
在易秋嫻提出直襲武威郡的設想之後,項陽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完善這個天馬行空的構想。
他自然不能冒險直接帶兵直殺入武威郡,一旦有變,哪怕玄甲軍再能征善戰,他們也可能有去無回。
在武威郡,他們是很難得到充足的補給的,若是進攻失利,想要從武威郡退回到關中甚至是魏家堡都幾乎不可能,這茫茫的路途,武威軍可能在任何位置以他們發起截殺,甚至魏無忌的大軍也會從另外的方向突襲。
項陽的手法,是先將大軍主力隱藏起來,讓任何人都摸不準他們的動向與目標。
所以,他要跟魏南好好溝通一番,在大戰初期,只能依靠魏家堡的力量來防守,他無法派出援軍,同時魏家堡也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只要魏家堡不在堅守,就會給所有潛在的敵人一個明確的“目標”,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隱藏起來的大涼軍主力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不過,即使如此,項陽依然不能直接殺入武威郡,他還要繼續誤導敵人,麻痺敵人。
他的辦法是先領軍出現在西方!
按兵法常理來說,既然項陽要誤導敵人,掩護突襲武威郡的行動,那就應該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東方,進而忽略西部可能的威脅。
但是,項陽對於兵法的理解,更超過了古人,他要反其道而行之。
透過多次自西側的出擊,麻痺敵人,讓他們對此習以為常,以後哪怕又接到探子上報在西邊發現了大涼軍,甚至發現他們向西急行軍,也會產生誤解。
同時,因為大涼軍的主力突然從戰場上“抽離”出來,讓魏無忌和張何之間的矛盾再無緩衝,他們之間必定爆發大戰,這就給了大涼軍很好的出擊時機。
進攻!必須要進攻!
大涼軍要完全佔據進攻的位置,至少把武威軍打成防守態勢,讓他們的將領們,在思想上優先思考怎麼防守。
當然了,魏無忌軍就要靠著武威軍的力量,打得他們元氣大傷,自然也就不需要大涼軍為之操心了。
當張何軍與魏無忌的大軍起了正面衝突,就看出來項陽採取抽身而退的戰略是多麼成功。
本來,大涼軍才是眾矢之的,是被各個勢力進攻,甚至背後還要被傅宏算計的物件。
但是,現在魏無忌和張何卻因為情勢先打起來。
張何並沒有意識到,兩軍還沒有正式開打,他就已經被項陽領先一招。
他更沒有意識到,最開始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大涼軍的身上,而隨著主動發起進攻,現在他完全在思考著魏無忌軍,除非探子主動回報,他很少再關注著大涼軍主力的動向了。
那畢竟“只有”八千騎兵嘛。
但不論如何,從明面上來看,武威軍還是佔盡上風,處於最優勢的地位。
相比於他們,魏無忌的日子就難過得很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涼州諸雄,相對於中原霸主們來說,有一個明顯的弱點,那就是最頂級的勢力對於地域的劃分非常嚴重。
基本上,幾個頂級諸侯,就是一郡一個,各自掌控一郡。
這是因為涼州之地,地廣人稀,如果不考慮異族的因素,其實利益分配很容易達到“平衡”。
而且他們針對商隊,都是透過馬匪勢力下手,幾乎不需要自己動手。
最多是武威張何等佔據絕對優勢地理位置的諸侯們,能多收些“過路費”罷了。
再加上,過去的涼州還要時刻面對著大涼王朝“平叛”的壓力,有時甚至要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異族與大涼王朝,這就造成了他們彼此之間的攻伐並不多見。
各大諸侯面對的,都是實力遠在他們之下的中小馬匪勢力或者異族的壓力,使得他們能比較輕鬆地在自己的地盤上稱王稱霸,沒有對手,對於其他人的實力,只能透過偶爾的小規模衝突來測試。
所以祖戰對傅宏的出兵,打破了涼州多年來的平衡局面,但也只有這一例而已。
張何也好,魏無忌也罷,之前面對中小勢力時毫無敵手,讓他們更習慣於高估自己手下將士的戰例,至於真正的強弱,那得彼此打起來才知道。
魏無忌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他過分高例了失去後援之後的軍隊戰力,自以為是地覺得,南邊好歹也有三萬之兵,而且有他的幾位義子主持大局,就算打個折損,也能發揮出兩萬兵力的戰力吧?
如此一來,他們等於是接近三萬打四萬,即使吃點虧,但還有兩面夾攻的優勢。
不論武威軍進攻哪一個方向,只要能稍加堅持,等到另一邊方向的援軍趕到,就足以扭轉戰局,甚至擊退武威軍。
然而,等到武威軍真的發起進攻,那種雷霆一擊的威力,簡直讓魏無忌的大軍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