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虎軍現在對於大涼軍也有極高的提防之心,哪怕坐擁數十萬大軍也時刻提防著大涼軍會進攻他們。

這可是有先例的,當初大涼軍出人意料地對渭南發起了突襲,而且直接攻破了他們的渭南大營!

當時引起了整個嶽虎軍的恐慌,不但渭南城一日三驚,就連遠在後方的長安,大家都覺得有可能受到敵軍的突襲。

現在他們的警惕之心比起當初可強得太多了,使得大涼軍也不容易得到新的突襲機會。

不過,任何軍隊都不可能永遠處於高度警戒的狀態,總是有所起伏的,憑著項陽對於“人性”的瞭解,現在就是他們再次發起突襲的大好機會。

因為這時嶽虎軍正在研究“進攻”的策略,上下的將領在心態上會自然地發生變化,他們會在潛意識裡,預設大涼軍應該採取守勢。

項陽挑選北大營,也是一種誤敵手段。

北大營自然是處於長安之北,其實並不是正對著關中西部的位置,而是對著河東的位置,與大涼軍之間有一道大河相隔。

大河的阻隔會給他們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哪怕是駐守在北大營裡的將士,也覺得他們是相對安全的。

如果大涼軍要進攻,正對著他們的西大營首當其衝,他們等聽到西大營遇到進攻之後,再研究如何提防大涼軍的進攻就可以了。

當然了,北大營的設定還是有其意義的,他們需要對大河上的大涼水軍保持足夠的警惕。

之前幾次衝突,陳飛的水軍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而且威脅越來越大。

不得不說項陽的目光就是準呀,竟然以極大的魄力讓新收服的陳飛來重建大涼水軍。

在北方,能把水軍玩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大約也只有陳飛一人了,即使在荊州與揚州之地,他也算是非常出色的水軍將領了。

他們果然發現了陳飛帶領著大涼水軍有異常動作。

先是大河河面上出現的快舟變多,雖然隔得很遠,但經常出沒於他們的水寨對面,很明顯就是在暗中觀察。

然後就是大河對岸的物資調動變多了,這說明對方是想要進攻北大營的水寨?

北大營的主將蘇勝立即作出判斷,把相關軍情全都送入長安城中,而他則把所有的水軍集中到水寨,然後又調了五千精銳步軍進入水寨,加強防衛,同時自己的大寨大軍也做好隨時準備支援水寨的準備。

蘇勝的心裡,根本就沒想過將陳飛如何如何,只想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把對方嚇退。

北大營這個位置,本來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位置。

但是,蘇勝所有的反應都在項陽的算計之中。

本來陳飛的水軍,可以完美地利用大河的有利之處,對大河沿岸的任何一處敵軍發起突襲,而且還能阻斷嶽虎軍的水上運輸。

但是他寧願先讓水軍先動,暴露出大涼軍似乎要透過水軍進行襲擾的架式。

這樣會讓嶽虎稍稍警覺到大涼軍可能會主動出擊,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但是他們只會不斷加強西大營的防守,再加上對水軍襲擾的重視。

而這時,項陽已經在各地鄉親們的掩護之下,帶著大軍沿大河繞過了西大營,快速向敵後穿插,隱伏到了北大營的一旁。

其實項陽這樣用兵的風險極高。

即使嶽虎軍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西大營,但是西大營本就是為防備大涼軍突襲而設的,他們能輻射的區域極廣,就算是在大河沿岸,也設有幾處水寨,方便裝御物資透過水運進行運輸。

項陽這次行動能成功,真的要靠當地百姓的主動掩護,每一處村莊都能讓他們掩飾行蹤,而且項陽在行軍之前,非常強調紀律,所有將士不可拖延,以最快的速度透過這片容易暴露的區域,進入預定進攻位置。

發現北大營的防守正如他們預料到的一樣,對於陸路上的防備十分不足。

項陽也怕時間拖久生變,不等後續部隊抵達,立即派人潛至大河給陳飛發出訊號。

陳飛接到訊號之後,立即帶著水軍開始大肆出擊。

他們當然不會傻地正面進攻早已嚴陣以待的水寨,而是進行遊鬥和襲擾,同時切斷大河之上的運輸線。

現在大涼水軍的規模不斷擴張之後。

大涼王朝控制的地盤越廣,不斷擴張各種作坊,再加上得到了河東與關中充足的糧庫,項陽在水軍身上投入巨大的生產能力,讓陳飛的水軍在幾個月之內飛速發展,現在哪怕是在大河之上正面決戰,大涼水軍也不虛嶽虎軍,再加上陳飛的水上指揮,簡直是讓嶽虎軍既頭疼又無奈的存在。

他們此刻只能防守,心裡還期望著陳飛能更“莽撞”一些,主動進攻水寨。

在大河上,他們永遠都無法堵住陳飛,只有當陳飛主動進攻的時候,才有可能給大涼水軍造成極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