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阻擊的決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次,主公信心十足地出擊,很可能反而落到了敵人的算計之中,那麼,主公是不是發現這一戰沒有勝算,所以才跑的?
易安的反擊,非但沒有激發大家的拼死作戰之心,反而讓他們更加恐慌,特別是那些選擇後撤的將士。
依然在堅持著與易安軍大戰的將士,現在只能咬牙頂住了,他們是想撤都撤不了。
但是,已經脫離陣線的軍隊,卻根本沒有掉頭支援的意思,而是更加拼命地遠離了第一線。
不過,僅靠著易安的及時反擊,還不足以將王仁青軍擊潰。
就在這時,項陽的大軍終於殺到了!
已經退後的王仁青軍,在這時反而佩服起他們的“先見之明”。
多虧了他們先退回來,才能及時截住這支大涼軍啊,否則的話,他們就是後背遇襲了。
然而,他們的兵力本就不足,軍型又亂,根本無法起到阻擋敵軍的作用。
項陽迅速地掌控到向他們撲過來的敵軍實時狀態,然後自己親自帶著少量的騎兵,衝殺向敵軍。
以步軍迎戰騎兵,必須要列好戰陣,不可給騎兵露出破綻。
雖然大涼軍的騎兵只有數百,但也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一直在保持著速度,在最後時刻才加速飛馳,其衝擊力絕對不容小視。
幾支王仁青的大軍都不想先迎上敵軍的騎兵,他們竟然爭相避開,這樣就讓項陽的騎兵更加沒有阻力,一次衝鋒,竟是靠著幾百人硬生生把敵陣給衝碎了!
當然了,王仁青的大軍本來就是“碎裂狀”的,根本沒有形成大陣,但實際上這樣的衝殺,對於王仁青的軍隊士氣打擊是巨大的。
這就會讓他們的腦海中,更加深了敵軍騎兵無可抵禦的印象。
而且,在騎兵之後,大量的步軍殺到,根本不給敵人整備隊形的機會。
而項陽親自帶領的騎兵就非常微妙了。
從位置上看,他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這支騎兵衝到了十萬王仁青軍的中間。
但是,他們卻似危實安,兩側的敵軍全都受到外圍的壓力,根本無法抽回身來對付他們。
項陽在最“危險”的位置上,卻是想衝誰衝誰,項陽沒有急於進攻正面,為易安的大軍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而是向來時的路上衝過去。
剛剛想要阻擋他們的那支軍隊更加零散,士氣更低,更容易被擊敗。
項陽的騎兵數量只有數百,如果進攻前方的數萬大軍,哪怕他是以背後襲擊的方式殺出來,也不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他要先將自己的步軍解放出來,一起向敵人發起進襲。
……
此時,王仁青軍已經逃開了一段距離,這時看到項陽的軍隊沒有追過來,趕緊找了個近處的高點,再次觀察著周圍的局勢。
“可惡!大涼軍怎麼會埋下這樣一支奇兵,他們到底是從哪兒衝過來的!太原城裡的廢物!”
王仁青的眼光還是在的,立即就看出自己的大軍陷入混亂之中。
(本章未完,請翻頁)
問題是,沒有人知道他已經把中軍移到了這裡,雖然王仁青立即下令打出旗號,透過中軍大旗來指揮排程各處的大軍,但是大部分軍隊根本沒有注意到這裡的變化,更多的大軍就算注意到了,也不敢輕率的按旗令指揮作戰,只能先派人來確認身份。
王仁青氣得對過來確認的手下破口大罵起來。
如果他們從剛才就直接按照指令,對中軍進行救援,那還有辦法挽回戰局,至少能讓他手下的軍隊合而為一,抱團佈陣,轉攻為守,讓大涼軍難以反擊。
但現在,一切都晚了。
項陽已經帶領著騎兵將微弱的抵抗滅掉,帶領著近萬大軍繼續向前殺去。
雖然王仁青的大軍還有十萬以上,不過一萬的軍隊突然殺了出來,依然是足以改變戰場的一股強大的力量。
正面與易安的大軍進行對抗的軍隊,當場崩潰。
雖然這還只是大戰場的一部分,不過兩軍決戰,中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間被突破了,兩翼戰場全都被分隔開,根本無法進行策應,反而變成了兩支孤軍。
王仁青的氣憤就是由此,如果那些手下早一點兒發現他的旗號,而且毫不猶豫地按照他的旗號行動,說不定還能維持住中間的大陣,那麼在整個戰場上,他的軍隊依然處於優勢啊!
然而,王仁青自動忽略了,如果不是他突然從戰場逃開,他的中軍同樣有挽回的機會,只要他抽調回來的大軍有統一的指揮,至少能對項陽的軍隊形成一定的干擾啊。
“主公,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啊?”
手下可不敢指出王仁青的失誤,只能把話題轉到現在的應對之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