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戰後慶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嶽虎軍的主力被擊潰,甚至可以說是將他們大“殲滅”了。
他們雖然還活著,但都沒力氣逃跑,要麼就近逃入山林,要麼直接原地投降,嶽虎已經不可能將這些兵力恢復過來了。
更讓項陽欣慰的是,這意味著嶽虎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削弱。
嶽虎現在能掌控的地盤就只剩下關中東部,而且他現在與其他地方義軍的關係也搞得很僵。
當初為了推翻大涼王朝,最多之時有八十萬義軍與他會盟,聽從嶽虎的號令,這也是嶽虎現在的基本班底。
但是,當嶽虎最終攻破長安城之後,他喪失人心的速度卻遠遠勝過當初的大涼王朝。
最初之時,義軍對於嶽虎的失望,就在於他兩次征討大涼王朝殘部卻被打得大敗而回,這讓眾義軍將領認清了嶽虎和他的親信大將指揮作戰的本領。
眾義軍首領們自認為,就算是由他們來指揮這場作戰,也絕不會遭遇這種程度的慘敗吧?
其次,則是嶽虎對於他的親信與外面歸順他的義軍有極大的差別待遇,所有的糧草供應到裝備供應,好東西都給他的親信,其他義軍留下的都是殘次品。
最後就是嶽虎自己非常貪婪暴虐,在他的眼中根本沒有百姓的地位,橫徵暴斂與之前的大涼王朝毫無分別。
這段時間,項陽不斷地在外界打“宣傳戰”,透過基層的百姓,傳揚著之前大涼王朝的所作所為,都是被權臣嶽亭主導的。
此舉自然不可能完全挽回大涼王朝的聲譽,但卻可以把許多的責任推到嶽亭身上,有利於打造現在的大涼王朝已經撥亂反正,有意銳意改進的形象。
本來,作為“敵對方”的各地義軍,對於大涼王朝放出來的訊息是不可能太過相信的。
不過,當他們近距離觀察了嶽虎的所作所為之後,卻越來越相信這些傳言了。
嶽虎如此,他們已經能想象到之前的嶽亭又是何種樣子。
嶽虎又在河東遭遇大敗,而且他感覺到在這種大敗之勢下,已經不可能守得住河東城,竟是直接在親衛的護送下南逃過大河,想要在洛陽遙控指揮作戰。
以他現在在關中的底子,再加上民心盡失的情況,想要再恢復實力,難如登天!
等到項陽等人完成了在河東的佈防,率軍回到關中之後,他們面對的,將是非常虛弱的嶽虎。
正面擊潰了嶽虎大軍之後,項陽立即下令,大軍回去與易安等將領會合,擺出一副想要圍殲那一萬裴鶴軍手下的架式。
其實現在他們的體力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根本不可能再打一場針對萬人敵軍的殲滅戰。
這一戰,他們看似主動,但面對的畢竟是幾十萬大軍呀,體力的消耗可想而知。
裴鶴的一萬大軍卻完全被項陽的瘋狂舉動給嚇住了。
裴鶴倒不像嶽虎那麼沒良心,他們狼狽逃走的同時,也把訊息傳給了手下這一萬軍隊,所以他們一看情況不對,也立即退兵。
現在,項陽與雁門軍,完全掌控了河東的西北兩個方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向。
而且他們要面對的敵人,就只剩下遭遇重創的劉默和高綱,以及被嶽虎本人拋棄的殘餘城池。
項陽用了兩天的時間恢復體力,然後就開始對殘餘之地發起攻略。
他聽從了易秋嫻的建議,先向劉默與高綱派出了幾位使者。
大涼朝廷與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矛盾。
過去黑旗軍雖然也是反抗大涼王朝的義軍,但那也是過去了嘛。
現在,項陽擺出了改變大涼王朝的架式,而且他們在河東一戰,等於是為董氏一族報仇,重創了嶽虎軍。
劉默和高綱應該明白,依靠著他們自己的力量,一輩子都不可能為老董帥復仇,而且連他們自己也會性命不保。
在之前的作戰中蒙受最大損失的高綱率先屈服了,之後在高綱的說服之下,劉默也願意向項陽表達效忠。
項陽大喜。
劉默與高綱都是非常瞭解河東地理與民情的人,以前的黑旗軍在河東民間也有較高的威望。
項陽不但得到了兩位不錯的臂助,而且也能借此向河東百姓宣傳一下。
就連當初反抗大涼王朝的黑旗軍也向朝廷投降,而且受到了禮遇,那麼河東百姓還有什麼理由不信任大涼朝廷呢?
至於剩下的嶽虎軍把守的城池,包括河東最大的河東城,就無法自行拿下了,必須要集中兵力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