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江之前面對張越軍的兩面夾擊,但並不影響他們早就開始加固防禦,一直在提防著魯真大軍的進攻。

可以說,吳鎮江面對魯真軍的準備遠遠勝過面對張越軍。

魯真軍的正面強攻,在吳鎮江最前面的城池撞出一片血海,傷亡巨大。

不過,這種毫不停歇的猛攻,也使得吳鎮江的城池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前線的小城自然比不過郡城宏偉高大,只要花費足夠的時間總是可以攻下來的。

而且還有大量的魯真軍不需要參與到攻城,他們吸取之前的教訓,在攻城之初,全力提防周圍可能的突襲,之後更是突然插到前線城池與吳鎮軍主力之間,切斷了他們支援的可能。

……

吳鎮江對著剛剛歸來的項陽嘆道:“目前,我只能透過一些小股水道對敵軍發起突襲,勉強起到擾亂敵軍的作用。”

“但是,若想要打通跟前線城池的聯絡,甚至進行解救,就必須要擊潰正面的敵人,他們足足有四萬之眾啊!這一戰難!”

項陽看著地圖,上面已經標好了敵軍的位置。

“你做得已經不錯了,至少沒有露給敵軍任何破綻,魯真軍看起來勢頭令人驚懼,但是他們所有的兵力都已經鋪開了。”

吳鎮江苦笑道:“最讓我頭疼的正是敵軍的兵力,我們哪怕與這四萬之軍硬拼,而且最後能得勝,只怕本身傷亡也非常大,到那時,魯真軍可是能派出源源不絕的援軍,我們就再也抵擋不住了。”

項陽擺手道:“與魯真軍這樣的大勢力交手,最忌諱的就是被他們龐大的兵力給唬住,魯真除非想跟你同歸於盡!否則的話,現在能調過來的兵力就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只能能把這一波攻勢擋住,魯真軍反而會無比被動。”

吳鎮江聽到項陽的分析,穩定了心神:“如果現在其他諸侯對魯真軍發起進攻,那就再好不過了,可惜,現在這些人全都在看戲,甚至有些中等勢力還想著趁火打劫。”

在此事上,吳鎮江反而要感激魯真軍了,由於魯真軍目標明確,使得那些中小勢力根本不敢隨便插手。

他們只能等到最後勝負快要分曉的時候,能夠以極小的代價拿到些小利益,期望著魯真不會因為這些小動作而對他們動怒。

目光短淺之輩。

他們只怕還沒有想到,吳鎮江被吞掉之後,很快就要輪到他們成為魯真軍的獵物了。

這麼短的時間內,項陽已經確定了迎戰的策略。

“我軍將士剛剛才回到荊州,需要一定的時間休整。”

吳鎮江趕緊道:“那是當然,被切斷聯絡的三座城池應該還能堅持幾天時間,我們可以多做些準備,務求一戰必勝。”

項陽反駁道:“絕不能等,我們必須立即發起反擊,這次只能依靠你手下的精銳將士了。”

“現在交戰的地區都在你的地盤上,對於地形的掌握,魯真軍遠不如你們。”

“不要忘記,魯真軍切斷前線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池的聯絡之後,他們反而擁有了防守之利,逼迫我軍必須要進攻。”

“每拖延一天的時間,魯真軍的兵力就可以對當地的地形更國瞭解,而且建起更加穩妥的防守大寨,我們進攻的難度就大了不止一分了!”

吳鎮江恍然大悟,原來之前他被敵軍的兵力所懾,已經出現了判斷的偏差!

當然了,事情也要從兩面來看,他並沒有項陽那麼高明的指揮手段,正因為吳鎮江的“錯誤判斷”,他採取了比較保守的策略,反而沒有犯錯的機會。

“陛下若要親自領軍,我必在您的身邊效命,我手下所有將士都聽從陛下調派,誰敢不從,我先饒不了他!”

項陽點頭道:“很好,不過你也放心,敵軍雖是勢大,我也不可能拿你的將士白白犧牲的,此戰比巧不比力。”

吳鎮江雖然分出了大量的兵力堅守前線的三座城池,不過手上依然能抽調出一萬五千大軍。

這一萬五千人多以步軍為主,沒有像玄甲軍那種精銳的騎兵,但卻多了可以呼叫的精銳水軍。

荊州北部戰場的水系並不多,也還有幾條可以利用的支流。

因為這些河流與大江並不連線,而且大都處於吳鎮江地盤之中,因此,魯真的水軍是無法進入到這些水系之中的,在水上,吳鎮江掌握絕對的優勢。

而騎兵,可以以玄甲軍補足。

玄甲軍回到荊州的路上,有馬代步,他們交戰至今,傷亡並不算大,依然有強悍的衝鋒力量。

項陽帶著一萬五千大軍殺出,吳鎮江軍幾乎可以說傾巢而出了,後續城池的防守,全都要靠著沒有恢復體能的大涼軍。

他們的大軍若敗,只怕魯真軍的大軍就能長驅直入,無人可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