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趁夜行軍,直接拉回軍隊,進入到埋伏地點。

所以,這支增援的大軍最新接到的軍情必定是項陽的騎兵在百里之遙的另外一處戰場。

同時,玄甲軍乃是天下最頂尖的騎兵,經歷過關中之戰與涼州之戰的重重考驗。

在荊州戰場上,哪怕只是一千餘玄甲軍騎兵也發揮了驚人的作用,更何況現在是三千騎兵同時使用。

董平軍慌亂之下,想要趕緊組成一個戰陣,但是他們完全來不及,玄甲軍踏馬而來,單是憑著馬速就將他們的大量士卒衝散了一地。

這些人受不住戰馬的力道,躺在地上呻吟不斷,根本無法再站起來作戰了。

後續的軍隊自然更加來不及組戰陣了,只能三五成團地抱在一起,互相掩護後背,希望能挺過敵軍的突襲。

這樣的應對方式,倒是還能發揮出少許的戰力,可惜的是,玄甲軍可以當作重騎兵來使用的,他們的正面衝鋒,除非完整的長槍大盾陣型,否則根本擋不住。

很快,這支兩萬人的董平就被完全衝散,互相之間根本無法配合,只能等待著玄甲軍的獵殺。

那些三五人組成的小陣,一個又一個地被輕易摧毀,無情地告訴所有看到這一幕的董平軍將士,他們已經無法抵抗戰敗的命運。

同伴的慘叫聲不斷響起,而他們能帶給敵軍騎兵的傷亡非常有限,完全看不出敵軍要停下腳步的樣子。

最後,一層層地壓力終於壓垮了他們的神經,不知是誰起的頭,慘叫一聲把兵器一丟,發瘋似地向山上和東邊的方向逃去。

其他的小作戰團隊有樣學樣,反正他們的主將也被衝散了,根本不可能派出行刑隊來督戰,先逃吧,至少能保下性命來。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走之後,正面已經沒有力量來牽制玄甲軍,這場伏擊戰就演變成了騎兵最擅長的追擊戰。

三千騎兵對兩萬人,接近一比七的戰力差距,但是他們卻大獲全勝,玄甲軍不但阻止了敵軍支援西邊戰線的企圖,而且造成了近萬的敵軍傷亡。

項陽沒有耽誤時間,立即又引軍回去,與主力會合。

這種時機自然要好好把握,項陽大膽分兵,趁著董平無法快速派出第二波援兵的時機,攻取了十餘座城池,並極大地擠壓了董平軍的戰略縱深。

現在的董平軍,別說再想護住鹽池了,他先保證自己不被滅掉再說吧。

大涼軍如此大的動作,自然也引起了劉默與高綱二軍的警惕。

他們不再隱藏自己的主力,都率著大軍搶先對董平發起猛攻。

原來,之前他們雖然打敗了董平軍,佔據了河東戰場的先手優勢,不過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這兩位老將考慮到之後要強攻董平,說不定董平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回軍守城,那時就要變成慘烈的攻城戰,所以才想多恢復一下元氣與士氣。

萬萬沒想到,就這一點空隙的功夫,大涼軍竟然趁勢殺入到河東,而且趁著董平的主力集中在他們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邊,快速攻取了大量城池。

劉默和高綱自己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憑什麼要讓大涼軍來收取戰果?所以二人不顧之前的傷亡,催促著大軍趕緊進攻。

他們的進攻卻遠不像項陽那麼輕鬆了。

董平的大軍本來就集中在此,正好是以硬碰硬,誰也別想討好。

其次,董平的各個城池之間,能聯成一個整體,形成完整的防線,甚至能從其他城池出兵繞行偷襲劉默和高綱的後方。

劉默與高綱兩股勢力,都沒有像玄甲軍這樣的精銳騎兵,可以快速切到董平的城池之間進行切割,使其各個城池之間無法互相聯絡。

他們只能憑著兵力的優勢,採取最笨的辦法,正面攻城。

好在董平雖然嚴防死守,但是大涼軍的到來,的確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逼迫他把不少的兵力調往西方,城池的防守已經不如之前那麼嚴密了。

在劉默與高綱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之後,還是攻取了兩座大的城池。

然而,以這樣的進軍速度,完全無法與項陽相比,他們進攻之後,董平的兵力又被牽制,顯然不可能再給西部戰線太大的支援,那等於是敞開了西邊的大門等著項陽來攻。

戰事進行到這一步,完全按照項陽預料到的理想情況來推進的。但是,之後,變故終於還是發生了。

突然從北部殺出了一支神秘的軍隊,進攻河東,那裡正是劉默的後方,短時間內被攻取了五座城池,劉默嚇了一大跳。

後方起火,前方每進一步又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劉默豈敢繼續耽誤下去,跟高綱打了聲招呼之後,立即引軍回去,先清外敵。

這下子高綱就尷尬了。

劉默只是跟他打了個招呼就跑了,完全不在乎高綱大軍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