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商隊的行動,他們得到了新的材料。

首要之事,自然是重新制粗火藥,項陽早就未雨籌謀,提前設立好了相應的專門工坊。

因為火藥是極為危險的物品,只要其間走了明火,或者是配方出現問題,都會引發可怕的後果,所以專制火藥的工坊處於“山寨”單獨的一角。

好在這次隨著大軍突圍時,項陽特意安排了不少的工匠處於後軍之中。

同時再調派部分將士參與,這樣就可以為軍中快速補充大量炸藥包了。

不過,項陽暫時沒有進一步改進炸藥包的想法,各種火藥武器雖然威力強悍,但受限於工藝製造的水準,那需要冒著巨大的風險。

而以現在大涼的“家底”,是承受不起過大的代價的。

項陽親自制定了新作坊的各種安全生產規範,以工坊之內以軍法進行嚴格要求。

此時,或許大部分的工匠與軍人還不知道這些安全規範的重要意義,因此只能先讓他們從剛起頭的時候,就養成習慣。

等大涼奪取更廣大的土地之後,將會建立起更多的工坊,到時候現在的工匠就是將來分散到各地工坊的骨幹。

之後,項陽則埋頭在更多的新工藝推廣上。

比如說,土石灰建房,石灰渣混土搭上石子鋪路。

比如說,透過槓桿吊輪進行山間的上下方便“運輸”系統。

其實,關中西南部的山區,如果僅看地圖的話,還是個“交通樞紐”!

它同時連線著關中、益州、荊州甚至包括司隸的部分地區,這幾片地區可都是頗為繁華,在大涼時代開發程度還算不錯的地方。

可惜的是,司隸和荊州倒還好,距離東部諸州沒什麼過於廣闊的山脈,甚至還有不錯的水道連線交通。

但是,關中和益州之地就不同了。

若是能將項陽所處的這片山脈打通更多的山間通道,對於各地的物產交流,商業往來可是有著不可估量的好處。

用另一種說法,這就是大涼版本的大規模基礎建設,可以對經濟起到催化加速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依照大涼的技術,想要在這麼廣的山區裡打通道路是絕無可能的,但是因為項陽,一切都變得可能了。

首先,透過商隊獲得的原料,他們可以大規模地進行火藥加工。

雖然只是粗火藥,但至少可以堆量嘛。

大涼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對這片山區的道路進行開發,所有的道路都是附近郡縣還有山中野民開拓的。

可想而知,只要稍微大的“石坡”他們都解決不了。

也就是說留給項陽的“可開發”餘地還有很多,他不需要用火藥炸開山峰,只需要炸開這些“石坡”就能讓連通很多道路,少了許多彎道。

另一方面,當然就是項陽在軍中大力推行的新制地形圖,它可以更加精確地標註戰場地形,比起現在的土製地圖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雖然缺少很多高階測量儀器的輔助,依然可以大幅提高精度,而重新測量的地形與新式地圖,對於他們開山建路,也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

沿路所砍的粗壯大樹,火藥炸開的碎石,同樣可以就近作為鋪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