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人情練達即文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卻說賈瑛和林如海等一行人步行至儀門外綺散齋書房時,襲人和麝月早已在房內等候多時,並預備了上好的茶水,以及一些精緻的點心。
進入院落後,剛來到房門外,梅景行便止住腳步,被門兩側的一副對聯給吸引。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梅景行捋了捋長鬚,輕聲吟道。
“存周兄,果然是大才,如此智慧通達,真是令人欽佩萬分。”梅景行心中越回味,越覺得此聯極妙。
那種看破塵事,欣然歸於平淡的超然氣派,當真是令其極為認同。
林如海的目光也是凝視在這幅對聯上,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
據林如海所知,這位二內兄雖然好讀書,但卻在人情文章上可謂一竅不通,因此聽說榮國府的一切應酬虛浮之事,都是由賈璉出面。
這樣不通世務的文人,又如何能寫出“人情練達即文章”的絕佳妙句?
此句中蘊含的人生體悟,若沒有在官場數十載的浮浮沉沉,幾無可能有此心得沉澱。
“難道這幅對聯,是我那岳父國公爺親手所書?”
林如海心中閃過諸多年頭,又不禁上前三步,一個字一個字地仔細端詳,愈發覺得這些字透著征戰沙場的肅殺之氣,又有幾分豪放豁達的狂態。
“寬博方整,行筆粗壯雄健,筆道時粗時細,時呈波折,流暢跌宕,想不到國公爺的書法造詣如此之深!”林如海忍不住輕輕用手撫摸了幾下對聯,腦海中浮現的是賈代善當年的英姿勃發。
梅景行聽林如海這麼一說,才知自己猜錯了,顯然這話意思是說此對聯乃出自榮國公賈代善之手。
於是梅景行輕咳一聲,隨即點頭捋須道:“這種擘窠大字最耗費精氣神,也就是國公爺的氣度才能一氣呵成。”
賈瑛始終面帶微笑地看著二人在那費盡心思的猜測,愣是不言不語。
高奎是純純的武夫,也就是認得幾個字而已,但真論書法之道,完全是個門外漢。
“這字看著就是大氣,聽說太上皇的書房裡也藏有國公爺的墨寶,想不到侯爺的書房外就這麼掛著一幅,真是好福氣!”高奎嘿嘿一笑,雖然他不懂字,但至少覺得看起來順眼有勁。
有點不明覺厲的意思。
目睹此景,襲人只是神情肅然,愣是憋著沒笑出來,只是隱約能看得出她是在強忍著,俏臉都微微鼓起了。
而麝月可就不同了,她可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最後忍不住掩嘴笑道:“姑老爺,梅先生,這副對聯可不是國公爺寫的哦。雖然我家侯爺從小跟著國公爺精研書法,但還是有些不同的。”
剛要踏入房門的林如海和梅景行,一聽這話,頓時心中更加駭然,不禁互相對視了一眼,都發現彼此眼中的難以置信。
麝月這個最佳捧哏,都明說了,賈瑛自然不能緘默不語,因笑說道:“區區拙技,不值一提,在兩位碩彥名儒面前,小子豈敢舞文弄墨,這不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嗎?”
說話間,眾人都進入房中,一進門是一處精緻的小廳,簡單整潔擺放著一張圓桌,還有四張椅子。
按照規矩,賈瑛請眾人入座後,林如海看了看賈瑛,笑道:“賢侄不必妄自菲薄,國公爺乃是一代書法大家,你既然師從國公爺,自然是名師出高徒,大可不必過謙。”
梅景行點頭道:“如海兄所言極是,我等雖然在科考中嶄露頭角,但說到書法之道,也只能算中規中矩,這一點老夫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此話倒也不假,通常在科考作答中,使用的都是類似館閣體的字型,更求工整美觀,萬不可恣意妄為,否則一旦被主考官不喜,那可能就直接名落孫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