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馨學醫學專業,學制較長,研究生畢業,年紀已經不小,開始考慮成家立業,分配到軍醫大上班。

金裕調任縣交通局局長,雖說是平調,但終於進城,對她而言是種解脫。

方蘭偶爾打來電話,知道她生意不錯。

轉眼到了1992年,偉人的南巡講話吹拂大江南北,催生髮展潛能,“賺錢才是硬道理”,誘使人們蜂擁涉入經商浪潮。隨著糧貿生意政策放開,競爭加劇,利潤空間被壓縮,儘管我們一家獨大,但壓力還是不斷加大。

我將擔憂與蔣興濤和彭曦聊過,蔣興濤意見是轉型,尋找新專案,謀求發展。彭曦意見很簡單,這個企業又不是我們個人的,走一步看一步,車到山前必有路,她這個思路提醒了我。

4月2日上午,糧食局通知我和財務負責人下午3點在政府常務會議室開會,沒有通知會議內容,我滿腹狐疑,帶著向彤參加。

當我們提前進入會議室後,財政局、糧食局、商業局、計經委、鄉鎮企業局、二輕局、房管局、建設局、工商銀行一把手領導陸續到來,陣仗不小,一時議論紛紛。

李縣長和分管財貿杜雲鶴副縣長在秘書陪同下準點到會,一屁股坐上領導位置。

“經請示書記同意,今天召集大家研究投資廣西北海事宜。”杜副縣長道明會議內容。

我恍然大悟,1990年以來各地投資北海趨之若鶩,不少企業甚至政府部門競相搏擊,好似遍地是黃金,彎腰就能撿到,這種著魔般的瘋狂我並不看好。

看這架勢,書記、縣長都已按耐不住。

“縣上初步意見,由糧食局牽頭,糧油加工廠為主體,財政和糧食局出大頭、在座部門出小頭,銀行貸部分、企業再墊部分,湊足1000萬元,投資北海地產。

我知道他們想利用我廠的平臺,綁架我一起上“賊船”了,我既不能唱反調,但也不想墊背吧。

我不能被動,必須爭取主動。

“我先發個言。首先感謝縣委政府領導的高度信任,是我們廠莫大榮耀。”我先拍馬屁。

“我們廠堅決擁護縣委縣政府的英明決定。”我再表明態度。

“就具體操作,我提三點意見,一是鑑於我廠沒有相應資質,建議縣上成立開發公司,配備專業人才,這樣產權清晰。二是我廠正處於發展關鍵期,資金緊張,建議單獨注資。三是建議實地考察,眼見為實,再作決策。”我一口氣說完。

其實我就是不想“粘鍋”。

但我看到李縣長表情不悅。

我開頭一炮,各大局領導依次發言。財政局長述苦,縣財政是吃飯財政,難以籌集資金,糧食局長說要保夏糧收購,資金緊缺,其他各大局領導皆說要錢沒有,派人沒問題,工行行長說,貸款必須要有資產抵押,否則流程走不通。

我看到李縣長臉色愈加陰沉,他最後拍板:

“成立青松縣海投發展公司,糧食局代理局長姜秋妍兼任總經理,財政局和糧食局派一名班子成員任副經理,各大局抽配骨幹具體運作,今後優先提拔。第一期註冊資金為800萬元,財政局、糧食局各湊200萬元,工商銀行貸款400萬元,貸款透過糧食加工廠轉貸,財政作擔保。近期由杜縣長帶隊赴北海考察,再敲定具體業務。”

“各部門抓緊落實,散會。”杜副縣長宣佈。

我暗自長鬆一口氣。

不過對李縣長宣佈由姜秋妍掛帥,我似乎看出其中的“貓膩”。

三天後接到政府辦和縣糧食局通知,點名我參加北海考察團。

這是一場輕鬆無壓力的考察。

我們一行12人駕駛4臺小車,浩浩蕩蕩奔赴北海。

北海緊鄰海邊,隔海越南,地理位置優越,政策支援力度很大,彙集了各方口音的淘金者,炒地皮、炒樓花是主體,見證了許多一夜暴富的神話,眼見“爆發戶”一擲千金,不免自卑。我對自己之前謹慎觀念產生懷疑,甚至有點後悔。

建設局的楊新陽是公司候任市場部主任,參加考察過程中熱情高,不斷向姜秋妍表達信心,一副躍躍欲試情緒,彷彿成功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