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德拉制藥(第1/5頁)
章節報錯
3 海德拉制藥
房間裡沒有床,汙臭的被褥凌亂的鋪在地上。
因為天花板上有個地漏,房裡的味道其實沒有那麼大,起初,阿樂還會勤洗衣物與被褥,讓自己保持一個爽朗的狀態。
但後來重病難愈,有力氣吃飯已經不錯了,乾淨與體面什麼的,顧不上了。
被褥旁,有個小小的電煮鍋,此刻正咕嘟咕嘟冒著熱氣,電煮鍋旁,則有一塊能量膏和半款麵餅——不是零號剛才買的。
那塊能量膏是早先阿樂買的基礎款,1通用點,只能勉強維持健康人的營養均衡,至於半塊麵餅……這是他唯一能消費得起的,滋味豐富的東西,他捨不得吃完一整塊,搬到這裡之後,從來都是半塊半塊煮。
幾分鐘的工夫,新買回來的,沒有受潮的面煮好了。
零號端起小鍋,吹了吹熱氣,強忍著吐意,一邊吃麵,一邊藉著昏黃的燈光,繼續看皮箱裡的資料。
那個梅山精神病院裡的實驗室,的確是做浮光症研究的,那裡的人,的確是海德拉制藥的員工。
箱子裡,都是些關於浮光症與藥物的研究資料。
他們似乎取得了一些突破。
卻又不是關於治癒浮光症藥物的突破,因為這病的根治方式和已經有了——換血。
他們從浮光症病人的身上,研發出了另外一種藥物。
一種能讓人做夢的藥。
真是典型的海德拉風格。
雪城是個資源型城市,蘊含豐富的鐵礦,圍繞著這些鐵礦,雪城建立了起來。
在許多年前,戰後重建時,整個雪城遍佈礦場與冶金廠,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
後來,不加節制的濫挖讓鐵礦資源迅速枯竭,雪城開始衰落,接著,海德拉制藥來了。
他們在這裡建起了製藥廠,大量失業礦工搖身一變,成了廉價的製藥工人。
這裡主要生產止痛藥,販賣的物件,則是自己的員工。
礦工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傷,他們飽受疼痛折磨,失業之後更是無所事事酗酒度日,海德拉給他們提供工作,讓他們用自己勞作換來的薪水購買藥物,彌合傷痛。
——聽起來,似乎不錯,對吧?
但海德拉的目標,從來就不是那些真正被疼痛困擾的礦工,病人當然需要買藥,病人,就是製藥廠的客戶,怎樣才能擁有更多客戶呢?
研發更好的藥物?從而讓更多的病人群體信賴自己,購買自己生產的藥物?
不不不不不。
這種想法實在是太沒有商業頭腦了。
對於製藥廠而言,擁有更多客戶最好的辦法,是製造疾病。
海德拉制藥,製造了一種名為‘疼痛病’的概念,在媒體上大肆宣傳,說疼痛是一種疾病,痛的人是不正常的,不管是牙疼頭疼還是屁股疼,都是疾病,都需要吃藥。
然後透過礦工這個剛需群體,將自己的止痛藥推廣開去,接著……
大多數止痛藥都是阿片類藥物,在鎮痛的同時也會讓人成癮。
當病人患上名為‘鎮痛藥’的病之後,藥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賣出去了。
疾病本身,就是藥物。
這曾一度讓雪城成為藥之城,全城近乎一半的人染上藥癮。
直到雪城二次復興時,議會透過了‘嗨藥法案’,海德拉制藥被起訴追責,支付了大量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