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交易(第1/2頁)
章節報錯
白祈大學實驗室。
首都來的晶片專家大佬瞪著眼睛,一個個盯著拆開的機器人零件,彷彿在看一件藝術品。
“這做工看上去已經是規模化生產了,老何,你知道這是哪家企業做的嗎?”
“也許是羽國的一家前沿實驗室做的。”
被叫做老何的老頭子年近七十,一頭白髮,面板衰老,眼袋一層又一層,走路都不怎麼方便,但是眼睛很銳利,彷彿能洞穿晶片。
當然,人眼不可能看見晶片的電路奧秘,必須藉助現代測量工具觀看。
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晶片逆向工程,先對晶片進行解剖去層流程,用蝕刻方式去除保護層,氧化層,鈍化層,金屬層等。
隨後是數字拍照,對拍攝區域影象拼接,再進行版圖提取,電路提取……
其難點在影象的向量化,1奈米制程的晶片包含了非常密集的資訊,其碳電晶體非常小,會消耗大力人力。
科學家除了等待結果外,也有人對陳默這個中間商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這個小傢伙從哪裡弄來的,能不能讓他再多弄點?”有人打起了陳默的主意。
“他不願意說,不過他說未來還有新的合作。”
……
陳默此刻在哪,他正在雪原廢土原地不動。
他在給石像塗抹完粉末後,就來異世界測試雪原的特性了。
他在這兒已經站了起碼半天,身子的下半身已經埋進地裡面。
而陳默旁邊放了個桶,是用來收集取樣,測量每小時會收集到多少雪。
其實測試到這裡,已經不必測試下去。
他已經體驗到了半天不動,雪原是如何慢慢的吞沒自己。
它吞沒的過程悄無聲息,要是不注意,很難知曉。
陳默測到這裡中止測試,給雪原下了定性——一天以內不動將被雪原覆蓋,沉到雪層以下。
有了這個特性後,陳默總算知道為什麼雪層之下那麼多電子垃圾了。
這不是個例,估計只要在雪地,凡是死物都會被沉下去。
按照這個特性,哪怕是建築也不能例外。
那麼雪原都市是如何應對?他們每天都會派義體人登陸掃地機,為地面城市除雪。
還有城市以北的太陽能發電板也是除雪大戶,如果不經常除雪,一定會被大雪埋沒,這也是雪地都市每天有那麼多機器人進進出出工作的原因。
陳默跑去偷他們的機器人,偷十臺不會傷筋動骨,但是一直偷下去,遲早影響他們的除雪工作。
故而避難所方制止陳默就顯得很有必要了,這也就有了後來的送義體材料賠償一事。
陳默解開了心頭的疑惑,對天災,對廢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有趣的世界。”陳默在心裡評價,臉上洋溢著解開迷題的喜悅笑容。
解開迷團後,陳默又進入無事可做的狀態。
要麼尋找新的避難所,要麼繼續撿垃圾。
陳默的商業版圖構思很大,但需要大額資金,不能再搞什麼小打小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