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計好不容易在幾名副將的接應下,逃脫了被毛寧陣斬的危險,驚慌回頭,一陣後怕,正打算利用手下拖住毛寧地時候,調整一番,以好做出最後地抉擇。

其實他可以突圍了,但是他心有不甘,在眾目睽睽之下,敗給對方名不見經傳的小將,更是需要手下副將出手救命,這個訊息傳出去,那麼他的名聲就要掃地了,在南蠻國也會淪為笑話。

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名聲,而且經營了那麼久,絕對不能就這麼毀掉,因此他此刻想地是,以幾名副將拖住毛寧地時機,他來一個突襲,爭取一招斬殺毛寧,然後再突圍出去也不遲。

然而他的算盤再一次落空了,他的幾名手下確實勇猛,也在第一時間跟毛寧交手了,但是毛寧以一敵五,絲毫不懼,反而是爆發出了更為強大的戰鬥力,在幾人的圍剿中依舊從容不迫迎敵。

這還不算,對方陣中竟然又衝出來一員猛將,二話不說殺入陣中,跟毛寧形成左右攻防的架勢。原本以為此人不過是個副將,本事肯定大打折扣,但是一交手,高斯計發現自己再一次錯了,這個人,依舊十分勇猛,自己這邊同為副將的幾人,根本不是這人的對手。

於是乎,五名副將被對方兩人給合力擊敗,三死兩傷,簡直是慘敗。這還不算晚,兩名受傷的副將匆匆逃命之後,高斯計就再次暴露在毛寧的視野之中。

而且那個

來幫助毛寧的副將,也對高斯計虎視眈眈。

高斯計大怒,覺得受到了奇恥大辱,自己大意了,不知道毛寧的本事,對陣輸了也就算了,畢竟毛寧是主將。可是你一個副將,憑什麼對我有這樣的輕蔑感覺?

高斯計也顧不得其他了,現在突圍也不能很好的阻止了,只能由著士兵們四面突圍,能跑出去多少算多少,而至於他自己,他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避開毛寧,斬殺那名膽大妄為的副將,最後提升一撥士氣,震懾一下敵人。

打定主意之後,他猛催胯下馬,揮舞手中刀,直取唐兵。

唐兵見狀,看了毛寧一眼,得到對方的首肯之後,唐兵興奮不已,立即催馬迎戰,正面對敵在南蠻國享有盛譽的高斯計,而且他的野心很大,他不只是要以副將的身份擊敗對方的統兵大將,更是想斬將奪旗。

毛寧已經在唐兵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實力,此刻也沒必要去掙這個功勞,他更大的任務,是指揮大軍全面殲滅南蠻國軍隊,因此他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唐兵,也算是對於秦葉棓賞識之恩的報答吧,畢竟唐兵是秦將軍的心腹愛將。

高斯計已經身受重傷,戰鬥力大打折扣,毛寧相信唐兵能應付得過來。於是他繞開此處戰場,一邊衝殺,一邊指揮大軍不斷變換攻擊陣型,對南蠻國士兵進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尤其是那些因為酒醉還渾渾噩噩計程車兵,

更是毫不留情,此刻不斬殺,後續就會讓他們反過來殺自己這邊的兄弟。

毛寧對此根本不會手軟,帶著大軍一路斬殺,一個接著一個的營帳被挑翻,一波一波的南蠻國士兵被斬殺。

現場火光沖天,喊殺聲、慘叫聲震天響,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時辰,才慢慢接近尾聲。

在毛寧的全方位佈置下,幾乎全殲南蠻國大軍,只有少部分逃走,可謂是戰果累累。

而唐兵,則有些不太滿意自己的戰績,因為他沒能把重傷的高斯計斬殺,反而被其找了個空子,給突圍出去了。

因此他心裡很是不好受,也自覺慚愧,無言面對毛寧。不過毛寧對此倒是很淡然,他沒有責怪唐兵,更沒有因為放走了高斯計就覺得是一件壞事,反而有利於接下來的戰鬥。

為何如此呢,因為南蠻國一向自詡勇猛無敵,大昭國計程車兵除了裝備精良,有高大的城池之外,論戰鬥力,根本就不如他們。因此他們十分鄙夷昭君依靠城池來消耗他們的行為,認為那是懦夫的行為,有種就出城一戰,在野外擺好陣勢,堂堂正正的一戰。

只有這樣的勇士,才值得他們尊重,才是他們真正的對手。普通士兵都是如此,何況是高斯計這樣的悍將呢?

可是這一次,他們被昭君出城給正面擊敗,而且還是慘敗,而且勇猛無敵的大將軍高斯計,也被對方將領給正面擊敗,而且還差點將其斬殺

,這個訊息傳回南蠻國,必定會引起巨大的震動,而且高斯計作為當事人,大軍全軍覆沒,這個罪責是十分巨大的,到時候一定會親口將失敗的具體情況告訴南蠻王,那麼南蠻國計程車兵就會知道,大昭國的軍隊野外作戰的能力,依舊強悍,絲毫不亞於他們。

那樣一來,在一定程度上,是會打擊南蠻國士氣的,在之後的戰鬥中,他們絕對不會像之前那麼勇猛無畏,那樣對於宏遠郡的守軍來說,壓力會減小不少。

毛寧將這個情況告訴了唐兵之後,唐兵總算不再糾結自責,而是打起精神,命人打掃戰場,收集物資,回城堅守,等著跟南蠻國大部隊死戰。

毛寧命令士兵將南蠻國軍隊劫持商隊的無數糧草拉入城中,然後派出無數探馬,前去打探南蠻國大部隊的動向,他親自壓陣,以防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

等戰場打掃完成,天已經亮了,南蠻國一萬多戰死計程車兵,被集中起來放火燒了,一時之間,城外濃煙滾滾,惡臭難聞。

毛寧一戰成名,不僅征服了唐兵等一眾北方驕兵悍將,更是讓南蠻國士兵膽寒,他的大名很快被那些逃走的少數南蠻國士兵傳回了南蠻國,尤其是高斯計這位猛將敗逃進入南蠻王大軍的時候,毛寧的名聲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