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董桂,在目送鄭天博進入董家大寨之後,約束人馬,快速繞路,吩咐手下人各自回到自己家,清點家產,約束家人,做好萬全的準備,以迎接接下來的風暴。

他自己也還是有些家業的,雖然是董氏旁支,但是他著實有些本事,所以這十幾年間,掙下了一份不錯的家業,父母也還建在,還有一個真的是如花似玉待字閨中的妹妹,再娶上一房媳婦,他的日子也算得上完美。

可是眼下,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家主和二爺橫死,董家必然亂套,從感情上和志向上,他是支援董鳳超爭奪下一任家主的,但是以實力而言,這很困難。雖然董鳳超手裡有兵,但是董家的核心,是鹽井,是市面上的生意,是錯綜複雜的關係,這方面沒有點眉目,那是完全不佔優勢的,這畢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勾當,一個什麼都不清楚的武夫,必然不能妥善處理此事。

唯一能找到的無懈可擊的藉口,就是外敵的威脅,也就是鄭天博的威脅。但是他等了半天,也不見董鳳超回來,更不見援兵,就知道這點依仗不足以嚇到那些大人物們。董鳳超必然會一次為依據,然後提出自己的主意,爭取自己的優勢,這個事情,董桂是想明白了的,見內宅沒有任何動靜,就知道這一招失敗了,那麼三哥董鳳超的優勢就盡失,對於爭奪家主之位,大大不利。

所以他才將鄭天

博給放了進來,當然,他依舊是怕死的,但是引狼入室是大罪,而且也是極為不明智的行為,他雖然惜命,但是跟這麼重大的事情比起來,他還是知道怎麼取捨的。

鄭天博和鄭遠唱雙簧,就是為了開導他,讓他想寬一點,其實他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只是還有些猶豫。被鄭天博和鄭遠一說,也就放下了心裡的顧慮。

那些大人物們,都是心氣高傲,膽氣粗壯的,危險不降臨在他們頭上,他們是不會在意的,所以在外敵扣關之下,他們依舊不動如山的在內院爭權奪利,以至於水火不容,甚至會鬧得不可開交,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董桂跟家人說了一下當下的情況,嚇得父母和妹妹臉色慘白,躲在家裡瑟瑟發抖,哪裡還敢出去觀望情況。董桂見狀,很是滿意,要的就是讓他們有畏懼之心,這樣才能小心謹慎,保住自家的性命。

而他自己,則爬上閣樓,眺望正房大宅方向,那裡隱約傳來爭吵時,十分火熱,董桂嘆氣道:“三哥,小弟沒用,能做的就這麼多,成不成就看天意了,咱們的優勢,確實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了。”

而在眺望的途中,鄭天博和鄭遠,正帶著人馬,一路暢通無阻的逼近董氏正房大宅,也就是那處吵得十分熱鬧的地方,董鳳雄的宅子。

董大娘子心灰意冷的給丈夫和小叔子收屍,命自己親近的丫鬟僕人,出門採買

棺材、布帛、香蠟紙錢,以及通知親戚朋友。而她自己,梨花帶雨得給兩具屍體換衣,擦洗身體,帶著極大的毅力和不甘,親力親為。

同在一個屋簷下,兩邊景象卻天差地別。董鳳超的提議被否決,三叔董權韜光養晦多年,打下了堅實的人脈基礎,經商一道,經驗豐富老道,很快就把方向轉過去,以掌握家族核心事業程度來抉擇家主,一度佔據上風。

而董啟明則憑藉身份關係,和自己那一條線的生意積累,緊隨其後,勉強跟董權平分秋色,而董鳳超則徹底落入下風,三足鼎立之勢,就要被打破。

正在這時,董家大門被蠻橫撞開,一窩蜂湧進來許多手持刀劍的人,一個個凶神惡煞,見了人直接衝殺過來,絲毫不給他們反應的機會,見人就砍,見人就殺,頓時恐怖而慘烈的場面在董氏大宅蔓延。

這時他們才驚恐尖叫,紛紛質問寨門是怎麼守的,為何被人都打到內宅了,都沒有任何警訓?

董鳳超雖然是武夫,但是腦子還是十分靈活的,稍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玄機,於是仗著身手好,幾下就逃離危險,並十分厚道的把後門給鎖上了,然後頭也不回的朝著董桂家趕去。

其餘眾人就十分悲慘了,他們雖然有些身手,但是不多,鄭天博帶來的人,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 將他們全部誅殺沒什麼大的困難,因此場面出現一邊倒的趨

勢。更讓他們絕望的是,好不容易逃到後門處,才發現後門被鎖上了,這下有人反應過來,驚懼道:“是董鳳超,他逃出了,然後把門鎖了,讓我們等死!”

董權好不容易擠到後門,聽說之後,頓時破口大罵:“好啊,董鳳超這個狗賊,盡然如此狼子野心,引外敵屠殺族人,必定要遭到天譴,簡直是數典忘祖。”

眾人也符合道:“四叔說得對,董鳳超如此喪盡天良,必定不得好死。”

“對,必當斷子絕孫!”

眾人憤恨著破口大罵,一個比一個激動。

董權哀嘆道:“現如今罵人已經沒用了,大家還是想想怎麼逃出去吧,不然一會兒鄭家小兒追過來,大家必死無疑。”

“對對對,快想辦法,找梯子,翻牆出去。”

眾人七嘴八舌,亂成一鍋粥。

而早已逃出去的董鳳超,聽著身後的各種聲音,心裡五味雜陳,還沒想好該怎麼辦時,迎面去跑來一隊人馬,他頓時大驚失色,以為是鄭天博的伏兵,頓時隨手抄起路邊的兩塊石頭,就要上前拼命。

但見飛快跑來的人馬十分詭異,人人穿黑衣,黑布蒙面,手持刀劍,一聲不吭,只顧往前衝。

董鳳超跳出來大叫一聲:“賊人休要猖狂,董鳳超在此。”

說完手提兩塊石頭衝了上去,然而這群人見狀,卻停下腳步,當先一人走上前來,快速摘下面巾道:“三哥請慢動手,是我們!”

聽得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