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百姓倒是領教了錘匪的手段。

九個城門口到處都掛著不少死不瞑目的腦袋。

全都是以前屁民見了都得跪在地上行禮的那種人物。

錘匪宣揚的是大兵所到,開門納降者,秋毫無犯,逆明官紳酷虐百姓者,必殺之。

關鍵是賀今朝不怎麼大量選拔他們這些本地“士紳”為官,種種措施很難讓這種階級的人主動倒向錘匪。

因為在他們的理念當眾,賀今朝就該同明太祖朱元章一樣,只是改朝換代,不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不曾想賀今朝做的實在是過分,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利益,還動輒要他們的命!

大明藩王與士紳地主階級都遭到了打擊。

但是相比較而言,大明的官軍遇到錘匪能跑就跑,跑不掉就投降。

一方面是因為大明一直拖欠餉錢,軍隊積怨已久。

另一方面則是看著賀今朝連戰連勝,未免沒有想要換個地方吃賀大帥飯的意思。

錘匪的部隊組成極為複雜,他們在賀今朝的帶領下,為了能夠吃飽穿暖,不受人欺辱。

經過嚴格的訓練,戰鬥意識慢慢變強,從逐步被動挨官軍打,到追著官軍打,在軍紀上要求極為嚴格。

大多數錘匪都是窮苦出身,他們其中的有些人連太原王宮都住過了,繁華地區也有待過。

正所謂見識過了高階貨,心裡的閾值被不斷提高,有些人拿出手的東西很難賄賂到他們。

以至於現在讓武昌城內的“殘存百姓”,對他們的表現極為“失望”。

這群士卒吃飯給錢也就罷了,還不擄掠婦女,搶掠家中財富。

“百姓們”都盼望著錘匪能夠倒臺,給他們死去的父兄報仇。

可不被大明囊括的百姓群體裡的貧民,以及小商販們特別高興。

賀大帥屬實是王師啊!

跟“大明百姓”先前所宣講的完全不一致。

錘匪士卒與他們秋毫無犯。

這些貧民小販誰能接觸到賀今朝?

還不是靠著下面計程車卒以身作則行事。

不是說錘匪士卒就沒有貪圖享樂、思鄉厭戰導致戰鬥力削弱,想著衣錦還鄉的事。

但都被賀今朝給處理了。

從軍隊裡開革出去,犯了軍紀的該懲治的懲治,然後回家過自己的小日子去吧。

什麼政治前途都沒有了,讓你富足也就得了。

尤其是賀今朝主動提出讓軍中那些沒有了雄心壯志的人退下來。

可以早點到地方上為官,只要不違反律法,一般也不會有什麼性命危險。

如此手段齊下,算是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畢竟人性是不好掌控的東西。

而且賀今朝也不允許士卒私自帶著財物,以防止他們覺得自己要是戰死了,就沒法享用那些錢財。

屬實是人死了,錢沒花了的心態。

更是避免了因為士卒分贓不均發生火併,以及作戰時腰纏胸裹財寶者十之八九。

就如同左軍如此做,導致人人畏死,戰鬥力急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