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統治者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多是選擇再苦一苦百姓。

多爾袞對於大明皇帝朱由檢的觀感。

從嘲笑他轉為理解他,進而成為他。

八旗兵丁平時狩獵務農,戰時自備武器糧秣,隨軍作戰。

“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

他們是兵民合一,並不是像賀今朝一樣膽敢養職業軍人。

清朝真正轉為職業軍人,還得是入關之後,變得闊氣起來了。

八旗士卒經過皇太極的帶領奔襲,習慣了來快錢。

而且從後金開始,這些貴族就有意識的慫恿旗兵在戰爭當中進行掠奪。

深入明境後,凡士卒所得,不計多寡,聽起自取,則人人貪得,不需逼迫而個個奮勇。

可隨著清軍破關搶掠,總有黑吃黑的錘匪出來搗亂,甚至還能調動明軍前去阻撓他們。

根本就無法全心全意的擄掠,或者擄掠之後,也無法保證擄掠所得能完好無缺的回到盛京等地。

再加上戰事頻繁,旗兵參戰軍費不夠,就將分得的土地典賣,特別是滿洲八旗,更是作戰當中的主力。

他們出兵之時都要自費購買戰馬以及武器,凱旋之日,馬倒器壞,下一次征戰前又得花錢採買。

若是在戰後不能得到足夠的賞賜,或者搶掠更多的錢財為自己所得,他們下一次出征就得借貸買物資出征。

他們出征,不是買一匹戰馬就可以滿足的。

尤其是戰爭頻繁,許多旗兵無力照料自己的土地。

他們出戰都要攜帶自家壯丁(包衣),擔負照顧馬匹和搬運衣甲器械等勞逸。

以至於家中勞力減少,耕種失種,往往土地荒廢。

他們哪有八旗官員以及皇室王宮的莊園一樣,有大量農奴幫助他們耕種。

當然為了限制這些滿洲貴族無限的擴張私人莊園,統治者把降民、來歸者、編為民戶。

地土未廣,民力維艱。

滿洲八旗除了三丁抽一,當兵打仗之外,還要負擔極為繁重,名目眾多的差役。

連皇太極都感慨滿洲差役之多,可他也沒有辦法。

清朝長期僻處關外一隅,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都極為落後。

根本沒有穩定的賦稅收入體系和財富積累。

也就不具有發放俸祿軍餉的物質基礎,入關前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八旗將士,一文錢俸祿軍餉也沒有。

現在多爾袞為了維護滿清的統治,又加大了剝削。

況且八旗兵丁不僅沒有軍餉制度,努爾哈赤還要向他們收稅。

現在八旗有了極大的人員損失,無法繼續向外搶掠,以此來獲得比發軍餉還要高的財富。

現在為了維護清廷的統治,多爾袞又要他們這些旗丁多交稅,誰心裡能沒有點怨氣?

在家中模擬下棋的洪承疇自是被多爾袞叫去商議,怎麼更好的收稅。

畢竟收稅這方面,大明還是有著相當可以借鑑的經驗的。

洪承疇自是開始傳授一些該如何更好的收稅,甚至還要推廣一條鞭法。

但是被多爾袞給拒絕了,現在最為重要的便是糧食。

如今對於滿清而言是銀賤米貴。

“我聽聞錘匪治下百姓耕種田地,都是收取一半的收成,以此來維持軍中糧草的供應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