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葉臣率部駐紮在寧遠城,虎視山海關。

但是大明總兵王樸雖然在作戰當中不靠譜,可是守個雄關的能力,那還是綽綽有餘的。

從前也是一員悍將,但是跟著代善在草原上走了一遭,接過遭到了錘匪策劃火燒歸化城導致大敗,突圍途中又遭到蒙古人的圍追堵截,差點被蒙古人放風箏找不到吃喝搞死。

此戰過後養精蓄銳,跟隨阿濟格征戰明,又打朝鮮,皮島等,斬大明總兵沈世魁,又跟隨嶽託伐明。

直到今年代替貝勒阿巴泰守衛錦州、寧遠城等地。

可惜沒登萊阿巴泰的回援,就得到了他戰死的訊息。

完顏葉臣今非昔比,他統帥阿禮哈超哈,皆是精銳。

用漢話翻譯過來便是驍騎營,兵員叫“馬甲”。

從滿、蒙旗中每佐領中選拔二十人,漢旗中每佐領(牛錄)中選拔四十二人。

滿、蒙、漢馬甲共二萬八千多人,各自為營。

駐防外地的驍騎營由滿、蒙、漢軍混合編組,由八旗固山額真分別統領。

單單是寧遠城,就駐紮了一萬人。

當完顏葉臣得知錘匪在大冷天出山海關,重新佔據了前屯衛城、中後所城。

寧遠城的後面是塔山等三山直到廣寧之間,全都歸屬完顏葉臣駐守。

他一時間有些不理解。

這也不是該出兵的季節啊!

寧遠(興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明天啟六年(1626年)和天啟七年,明守將袁崇煥以不足兩萬人兵力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史稱“寧遠大捷”。

現在這裡已經被清廷所佔據,完顏葉臣就是住在薊遼督師府內。

街上祖家的祖氏石坊,也都完好如初。

祖大壽、祖大樂二人的石坊,還有祖家人時不時的擦拭一二。

完顏葉臣認為,錘匪進兵那兩個衛所,就是想要收回寧遠城,然後繼續推進戰線。

寧遠背倚遼西丘陵,南臨渤海,雄踞遼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

是遼東地區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是前往盛京最好走的道路。

就在完顏葉臣準備把訊息送往盛京的時候,蒙古正藍旗都統(固山額真)巴哈納與石延柱一同前來。

巴哈納原本因為審案不公,被革職了,只留了副都統的名。

結果因為阿巴泰戰死,導致八旗軍中將領損傷極大,故而多爾袞把這些有罪之人也全都提拔起來。

待到巴哈納說完了情況後,完顏葉臣才明白過來。

原來那賀今朝不僅僅是對山海關派出增援,還先動了朝鮮以及科爾沁部落等等。

蒙古人也擅長搶掠,又把科爾沁過冬的牧民給搶掠一通,直接反身跑了。

現在攝政王也派出人馬妄圖截停這幫蒙古人,能挽回一點損失是一點。

相對於打錘匪,打蒙古人,八旗士卒還是頗為得心應手的。

阿巴泰率領十萬大軍全軍覆滅的威脅,一下子就加劇了這些八旗士卒的恐懼。

故而,現在駐紮在前線的幾乎全都是清軍精銳。

“我軍應該堅壁清野。”巴哈納說了攝政王的最新要求:

“傳令住在城外的百姓攜帶守城的工具全都遷入城內,所剩屋舍與積蓄皆要付之一炬,全部焚燬,使得錘匪兵到此,只能挨凍。”

這其實是袁崇煥對待後金軍的老法子,讓你白來還得挨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