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私通大明之心不死!

縱然是在松錦前線的時候,被皇太極擄走的朝鮮大臣,還要想方設法的給洪承疇送情報。

而洪承疇為了取得清廷的信任,同多爾袞詳談的時候,直接把這些朝鮮人給賣了個乾淨徹底。

在他看來,這是藩屬國應該做出來的貢獻。

這是為了大局,你必須要付出的代架。

當然了,為了穩住朝鮮,多爾袞對於這些給明軍送朝鮮官員並沒有處死,而是選擇監禁審問。

再加上松錦之戰是皇太極指揮的,多爾袞也並沒有替他翻案的意思。

他巴不得皇太極的風評不好,由他在亂象當中接過權柄,從而開創一個新的高度。

無論是朝鮮對清主張的,主和派與主戰派,他們被擄掠到盛京後,都想方設法給大明洪承疇送情報。

他們全都看不上滿清政權。

故而在盛京的時候,朝鮮主和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崔鳴吉、金尚憲二人,被關在一起後,他們反倒是一改以往激烈的辯論,開始作詩文互歌,進行平靜的交流。

和解了!

不得不說朝鮮士大夫們在給大明當忠犬這件事上,他們有著高度的契合度。

那畢竟是自己的精神家園,嚮往的神地。

東亞這塊地界,誰不願意當大明的狗啊?

就是大明士大夫不怎麼看得上他們罷了。

鄙視鏈是永遠存在的。

要是按照以前金尚憲看見國書稱皇太極為陛下,意味著兩國變為君臣關係,痛哭流涕直接撕了國書,然後絕食。

隨即又被擄掠到了盛京。

經過審問後,這些朝鮮人給大明提供情報,也提供不了什麼核心且有用的,反倒是聽風就是雨,像是混淆視聽一樣的假情報,反倒幫了大清的戰事。

然後多爾袞委託正白旗英俄爾岱傳旨,赦免崔鳴吉和金尚憲二人的死罪(洪承疇把他們倆賣了)。

英俄爾岱令二人拜謝皇恩,崔鳴吉趕緊起立欲謝恩,並拉上金尚憲一起行拜禮。

金尚憲藉口腰痛而不拜。

即使英俄爾岱多次強迫,他也始終沒有行拜禮。

英俄爾岱走的時候,崔鳴吉跪送致謝,而金尚憲則臥於其側,根本就不搭理他。

此舉被譽為朝鮮的文天祥。

當然金尚憲同大明士大夫並無區別。

因為只能舉起義理大旗,高談論闊,無法拯救於國家,到最後時刻想著守義而亡報君恩的那種。

這就讓朝鮮王李倧極為看好他,認為他是為了國家的大忠臣。

儘管如此,不少朝鮮士大夫也認為金尚憲是欺詐而欲得美名。

因為他一會上吊,一會絕食,都沒死了,如同表演一樣。

現在這群人都被多爾袞送回朝鮮,以此讓朝鮮多加支援大清。

多爾袞的打算便是朝鮮乾旱,百姓無法生活。

叫他們遷徙到東北來種地,順便把今年的“進貢”,多送些糧食過來。

畢竟新帝即位,你們藩屬國,不得好好表現一番?

因為遼東的農業版本過於落後,一旦無法執行皇太極偷家的戰略後,便立即陷入了困頓當中。

還有十萬將士的家屬得給撫卹之類的,都是不小的開支。

英俄爾岱因為在處理朝鮮宗藩的問題上屢次立功,引導朝鮮王對皇太極進行三跪九叩。

而且英俄爾岱也不是一個好相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