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處理地方政務。

軍方負責對外擴張。

還有監察院負責監督。

皇帝手中也要有一支嫡系人馬,作為最後的保障手段。

這便是賀今朝對於掌控朝堂的初步打算。

地盤過於龐大,還得需要溝通手段變得暢快一二。

地方上一旦發生了什麼事情,中央朝廷才不會處於被動當中,或者出現地方官員集體進行欺上瞞下。

某個地方風調雨順,卻上報本地連年乾旱之類的事情,不可避免的會發生。

若是訊息傳遞便捷,也不會欺瞞如此之久。

對於楊玉休的上報太原研究院諸事,宋應星等人研究的無線電發射與接受這個專案,進展並不是很大。

那也無妨,賀今朝對於電報等傳播也抱有極大的希望。

只是科學這土壤,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追贓的劉宗敏又把幾個名單以及詳細的內容送上來。

大概就是因為突如其來的變故,大明的官僚集團迅速分化。

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投降,當然也有為大明殉葬的。

勳戚當中有六人,文臣當中有二十一人。

多是全家***、投井、上吊之類的。

賀今朝翻開冊子仔細瞧了瞧,他也懶得說這些人臨死前的言行有點愚忠的意思。

拋去這些少數人,京官足有一千二百八十一人,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這些人巴不得投靠新政權,想要混個一官半職,繼續自己的逍遙日子,寫著各種各樣的勸進文章。

特別是復社名士周鍾。

周鍾為此寫了一篇自詡得意的勸進表。

文中稱頌賀今朝「比堯舜更多武功,較湯武尤無慚德」。

貶抑崇禎「獨夫授首,四海歸心」。

雖然被賀今朝對此一笑了之,並不在意。

但他萬萬想不到竟有人為此而搶頭功。

復社成員魏學廉對錘匪士卒大聲爭辯,這些話是「出自吾手」!

「周介生斷然想不到此!」

「他不過是一個竊書之賊!」

龔鼎孳也對人說,「此語出吾手,周介生想不到此!」

總之,個個都說他的第一發明人。

讓賀今朝充分見識到了這些大明讀書人的風骨,是有多麼的優秀。

但隨著劉宗敏的追贓行動,京官們顯然是算盤全都打空了。

縱然是賀今朝覆滅大明,也沒有對他們這些舊臣子加以籠絡,好生相待。

吳三桂他爹吳襄也無法避免被抓住追贓,然後便找出了陳圓圓。

不得不說陳圓圓長得卻是好看,被劉宗敏單獨關押,且上報了賀今朝。

對於陳圓圓這個女人,在賀今朝面前確實是擺出了一副驚恐哭泣的模樣。

賀今朝也並沒有想要謀奪自己麾下女人的心思,他目前的主要想法就是想把周皇后也搞到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