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由馬尼拉開往墨西哥的帆船一艘至四艘不等,每艘載重三百噸至一千噸。

這些馬尼拉帆船,每當六月西南季節風起時啟航北上,在進入北緯三十八度至四十度之間水域後,借西風,向東航行,在距離美洲海岸三四百公里的地方,轉舵南下,直達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爾科港,航程約需五個月。

後來,移至北緯四十度和四十二度之間的水域,這樣可以利用日本至美洲間由西向東的海流一“黑潮”,加快航程。

從墨西哥回到馬尼拉,則先沿墨西哥西岸南行,到北緯十度和十一度之間海域,借東風西行,經馬里亞納群島(關島,續航到菲律賓。

航線相對短一些,約需三個月。

阿卡普爾原是一個不過兩百多戶的偏僻小鎮,由於馬尼拉帆船而繁榮起來。

大明的絲綢等貨物一部分行銷墨西哥、秘魯等地,一部分則越過大西洋轉銷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

馬尼拉帆船從拉丁美洲運回的主要是白銀,到菲律賓後用來購買大明貨物,從而流入大明。

大明一菲律賓—拉丁美洲航線的建立,是西班牙殖民者追求利潤的產物。

同時促進了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聯絡,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隨著貿易的發展,移居菲律賓的中國人不斷增多。

西班牙殖民者佔領馬尼拉時,當地居住的中國人有一百五十人,幾年後增至三萬人左右。

當時福建、廣東沿海地區特別是泉州、漳州的百姓,紛紛前往呂宋謀生,成為一時熱潮。

泉州安平鎮習俗好行賈,自呂宋交易之路通,浮大海趨利,十家而九。

大明移民多數居住在馬尼拉。

西班牙殖民者規定,在菲律賓的明人不得超過六千人。

這主要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因為西班牙在當地的人口從未超過兩千人,他們害怕明人的增多會對殖民統治不利。

作為一種預防措施,殖民者將馬尼拉明人集中在當地的八連市場。

西班牙殖民者在八連市場對面的城牆上架設大炮,隨時準備鎮壓。

西班牙殖民者出征美洛居強迫二百五十名中國僑民當兵。

這些僑民不堪忍受殖民頭目的虐待,起來反抗,殺死頭目,駕船逃走。

這一事件加深了西班牙殖民者的猜忌。

萬曆三十年(1602,有個人為了討好奉命採金的宦官,上疏說呂宋的山上出產金豆,可以採取。

明皇帝萬曆下詔,由福建當局派人前去呂宋勘查。

三名使者到了呂宋,被逐回,西班牙殖民者由此更懷疑中國想奪取呂宋,便精心策劃,在第二年九月發起了對明朝僑民的大屠殺,死者二萬五千人。

大屠殺以後,馬尼拉的明人所剩無幾,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生困難,中國商船停止前往。

西班牙殖民當局為了自身的利益,又設法鼓勵中國人移居。

崇禎十二年(1639,中國僑民又增至二萬八千人。

殖民者再次感到恐懼,將許多中國人遣送到各地修道士莊園中作勞工,並且加重了捐稅。

中國僑民難以忍受殖民者的壓迫,紛紛起來反抗,但被早有準備的殖民當局用殘酷的手段鎮壓了下去,死亡達兩萬多人。

明朝政府以及崇禎對於西班牙殖民者的暴行,沒有采取任何有力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