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不想去貴州、廣西等山區看大猩猩呲牙,更不想歸入賀今朝的麾下,現在也沒有實力與錘匪開戰,入侵四川。

即使他被麾下算命的說利在西方,但好歹也是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

現在只能盤踞在這處產糧大區與官軍相互爭鬥。

他贏了左良玉一波後,時刻想著反攻江西,想要佔據這些地方作為自己的根基,擴充自己的實力。

而且偏偏張獻忠他還是人心所向!

因為現在的官軍太爛了,百姓全都呼喚“孫大聖”!

張獻忠能夠在湘贛站穩,屬實是靠對手襯托。

官軍在江西境內的火併,再加上左軍失敗後,士卒越發的欺凌弱者,搶當地百姓的財物,無惡不作。

萬安縣百姓盼望著張獻忠的義軍能夠重新殺回來。

他們自發的把知縣給拘捕起來,扔進大牢裡,關閉城門,準備迎接義軍。

江西總督呂大器得知後院起火,連忙帶著官軍到來,結果被百姓殺散,還奪去了八匹戰馬。

呂大器無可奈何,於是高傑聽了他夫人的話,乃生一計,派出官軍冒充“大西王”張獻忠的隊伍。

百姓失察輕信,開門出來迎接,獻上縣印、馬二十五匹和大批糧草。

官軍騙賺入城後,立即撕下偽裝,對嚮往義軍的百姓大肆屠戮。

在湘、贛地區,大西政權也非常重視吸收地主階級出身的讀書人,採取的方法有禮聘和開科取士兩種。

前者是爭取當地有名望的文人參加大西政權的工作,後者主要是吸收那些在明朝腐敗科舉制度下不得志的文人。

衡陽著名學者王夫之多次拒絕大西政權的徵聘,最後自己毀壞面容,偽稱病重,才免於出仕。

這固然說明了王夫之對大明正統立場的牢不可破思維,也反映了大西政權的禮賢下士。

三顧茅廬的請你來,而不是拿刀子比劃在你脖子上威脅你來。

張獻忠派他兒子孫可望攻克吉安,屬邑皆下,大西政權“開科求賢,諸落拓者爭赴試。”

本地讀書人吳侯參加考試後,取中在三甲,被任命為龍泉知縣。

到任不久,呂大器領兵重佔吉安,龍泉縣的官僚地主郭維經等人發動叛亂,吳侯被捕。

受審時,吳侯從容康慨,面不改色,所書供狀千餘言皆四六駢語,琅琅可誦,讓呂大器都極為欣賞。

如此讀書人,奈何從賊?

經此一事,江西這個文風鼎盛之地的許多讀書人,全都去投奔張獻忠了。

江西的戰事又起。

南京城。

賀今朝接見了被錘匪從鳳陽大牢裡解救的原唐王朱聿鍵。

朱聿鍵在牢裡受到太監的折磨,幾乎要死了。

他絕對沒有想到,把他救出來的竟然是大明反賊,還給他醫治了一段時間!

畢竟他貧病不能多行。

曾經意氣風發的人,經過這麼多年牢獄的折磨,早就被磨掉了許多稜角。

面對賀今朝的時候,他也極為有禮貌,感謝把自己解救出來。

朱聿鍵的面色慘白當中又掛著老相。

他一直待在監牢裡,很難曬到什麼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