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左良玉的不戰自潰,以及錘匪哨船不斷的抵近南京,這些訊息都是瞞不過的。

南京城內混亂一片。

有些士紳也不願意在南京城內待著了,他們不相信史可法掌兵能力。

從日漸增多的明軍魚肉百姓的桉例而言,史可法甚至連那些能抵禦錘匪的明軍,都沒有掌控在他自己手中。

否則那些士卒如何膽大包天?

南京越發的混亂起來,各種亂子層出不窮。

史可法也如願以償得到了一萬斤的斷腸草,甚至去親自檢查了一番。

他也知道斷腸草不是單純的一種藥材,而是多種毒藥材的混稱。

這也能解釋的通,這一車車藥材形狀是不一樣的。

只等著錘匪圍攻南京城時,他便派人向水中投毒。

毒死這些大明的反賊。

縱然毒不死,也能讓人產生很多症狀。

可以趁機宣揚是上天懲罰他們這些亂臣賊子,天佑大明之類的。

一幫反賊,能有什麼見識?

至於供貨商是誰。

以及從南京城得到了許多儲備火藥,史可法還得花銀子購買,都不重要!

目的達到了就行。

如今南京的形勢越來越嚴重,但皇帝命令漕運總督史可法運送一片糧食走海運到天津。

在遼東戰事開啟前,為了解決遼東糧餉運輸的問題,中書舍人沉廷揚上《請倡先小試海運疏》,建議恢復元代朱清所開創的海上漕運。

他將《海運圖》進呈崇禎,崇禎命造海舟試之。

沉廷揚乘二舟,載米數百石,由淮安出海,數日抵天津。

崇禎大喜,加廷揚戶部郎中,寧遠軍餉率用天津船赴登州,等東南風轉粟至天津,又等西南風轉至寧遠。

且海運時間比漕運快多了,在他看來中間能夠遭到損失的機會極小。

現在賀今朝主動幫崇禎絕了他南遷的心思。

崇禎全力支援遼東戰事,只能從江南等地抽調大批錢糧供應。

而淮安自古就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屬實是中國運河之都。

史可法在應對外錘匪的攻勢,且細心佈置妥當後,自是要全力辦妥皇帝的命令,大量糧食在淮安裝船出發運往天津。

在此期間也有人大量出逃南京城,史可法也不去理會,只是把南京的難處快馬告訴皇帝,並且重重參了左良玉一本。

說他引狼入室,不戰自逃,隨江擄掠,總之無惡不作。

南京城有今日這種局面,全都是左良玉一人所致。

他麾下空有二十萬大軍,卻不肯抵禦錘匪。

對於大明而言,南京是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這裡也有一套成熟的班子。

儘管因為崇禎要縮減開支,裁撤了一些官員,可依舊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南京城易守難攻,“東有鍾阜之高,西有長江之險,南連峻門,北枕後湖”,是虎踞龍蟠之地。

史可法以及他的幕僚為了守住南京,蒐集了百餘門大炮擺在城牆上。

同時派出三千人駐紮在城外雨花臺,互為掎角之勢。

可是想要守住南京,必須控制長江。

以此實現江防、城防相互結合的防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