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清軍奪取錦州外城,皇太極加緊了對錦州的攻勢。

四月初,派遣阿哈尼堪、索爾果等率每牛錄兵五人赴錦州增援濟爾哈朗。

中旬,再派恭順王孔有德、智順王尚可喜,各率本部將士前往錦州增援。

五月間,命內弘文院大學士希福、內國史院大學士剛林、內秘書院學士額色黑等,去錦州視察濟爾哈朗等所掘壕塹,兼閱屯營形勢。

看看濟爾哈朗有沒有同多爾袞等人一樣,沒有幹實事。

為此他還專門從朝鮮調來了四百名善於操炮為先鋒,屯駐在南山,分為兩隊,一隊防塔山的歸路,一隊阻擊錦州的來路,長久駐守。

皇太極如此佈置,顯示了清兵咄咄逼近的態勢,以及他迫切想要拿下錦州的心情。

明兵失去錦州外城,大明朝廷為之驚慌。

洪承疇率軍東進到松山與杏山之間,再移軍到松山城附近的石門,先頭部隊才開始與清軍遭遇。

洪承疇率領部分主力推進到離松山還有數里的地方停下佈陣。

自南向北佈列車、步、火營。

以騎兵,張為兩翼。

在西石門,有吳三桂、王廷臣、楊國柱營兵。

在東石門,有白廣恩、王承胤、馬科營兵。

王樸的營兵居東西石門之中,接連左右翼兵。

濟爾哈朗在乳峰山上部署步兵,在東西石門屯聚精騎約二萬,各埋伏於松山周圍,列陣待戰。

“我便等著明狗來攻,在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精騎四出,定能取勝,還能順勢衝下去。”

張存仁當即表示同意,如今己方在山上,明軍要來仰攻,己方是佔據地利優勢的。

大明七鎮勁旅都在山下,按東西兩路進兵,各挑選精銳步兵攜弓箭、槍炮,上山攻擊清軍步卒。

清軍也從山上居高下還擊,引誘他們衝鋒。

洪承疇身著鎧甲,在眾人的簇擁當中,拿著單筒望遠鏡觀察。

“督師,我們為何不圍困此乳峰山,斷絕山上水源?”

密雲總兵唐通提的建議,讓洪承疇瞥了他一眼:“達軒,兩軍作戰,如何能夠省拉硬套?”

洪承疇自是懂得唐通話裡的意思,要效彷張郃圍困在街亭圍困馬謖的舊智。

可馬謖身邊並沒有像眼前清軍如此多的援軍。

“山上露頭的不過是讓你看得到的,四處埋伏起來,讓你看不到的更多,興許就是個空營,引誘我軍分散兵力和視線的。”

“是屬下唐突了。”

“叫各鎮總兵好好防守,誰要是被突然殺出來的清軍攪亂了陣型,本督師砍了他的腦袋掛在旗杆上。”

“是。”

傳令兵帶著洪承疇的命令在各處軍陣傳令。

這些總兵當中,刨除吳三桂這個地方因素,洪承疇對於唐通還是挺滿意的。

善戰,聽話。

懂得有些想法先跟他彙報,而不是故作聰明去實施,或者在背後說小話。

能力排在第二,但忠誠得排在第一,洪承疇才覺得用的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