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人總會成長的(求月票)(第1/4頁)
章節報錯
當皇帝當眾叱責盧象升的時候,盧象升的屍體早就凍的邦邦硬了。
幾天後,突圍的副總兵劉欽在戰場上找到盧象升的遺體,確認甲下穿麻衣(服父喪),並有督師關防。
他將遺體抬到新樂縣,交給盧象升麾下的贊畫楊廷麟,楊廷麟又將遺體運至真定東關,加以清洗。
順德知府於穎獲悉後,急忙趕去確認,發現盧象升真的戰死後,立即上報朝廷知曉。
七天之後,楊嗣昌才來回確認盧象升戰死,並上報皇帝。
對於盧象升戰死之事,崇禎沒有任何表示,不出殯也不撫卹,一直都在外面停屍。
畢竟朝廷大員為國戰死,無論如何家屬都得看朝廷的安排,放好做下一步的動作。
可結果是什麼安排都沒有,盧象升比孫承宗還要慘,至少皇帝還嘴上找人讓撫卹一二呢。
甚至當盧象升的家人請求褒恤時,崇禎帝也不答應。
待到楊嗣昌死後,崇禎才給盧象升追贈頭銜。
一方面是因為楊嗣昌在,一方面是因為崇禎覺得盧象升辜負了自己對他的信任。
若是能早點把他給撤職,換人上,興許就沒有這一系列的慘敗。
崇禎懊惱的不是盧象升戰死,而是自己沒有像處置袁崇煥那樣果斷的處置盧象升,臨陣換帥。
所以說在崇禎眼裡,死人是沒有統戰價值的。
即使他是個大明的忠臣,那也屁用沒有。
反倒是活著的人,且手裡有兵力的,即使犯了錯誤,崇禎還得捏著鼻子安撫安撫。
比如左良玉,即使是熊文燦都左右不了,皇帝以及楊嗣昌還得給他們做潤滑劑。
比如山西巡撫許鼎臣,就是不奉詔來勤王。
他說自己要謹防錘匪出雁門關,從而佔據整個山西省,進而威脅京師。
畢竟山西還有兩縣之地在許鼎臣的手中。
當大明的忠臣,死的是最快,最憋屈,且大明的皇帝還認為你死是耽誤他的事了。
刻薄寡恩不知道是朱家皇帝骨子裡帶的,還是崇禎自己就無師自通。
就這樣,盧象升的家人在清軍南下的時候,抗清作戰死了百餘口,諡號什麼的還是南明以及清廷章總給的。
章總也沒別的意思,不單單是想要打臉崇禎。
縱然是心裡屬實是看不上崇禎的操作,但是該誇還是要誇的,畢竟雙方乾的是同一個職業。
當然誇崇禎這是大清皇帝的傳統,歷代皇帝明面上都得時不時的誇耀一下崇禎的所作所為。
盧象升戰死,高起潛逃跑都逃不明白,被清軍打的大敗。
於是各路勤王兵皆是觀望縱敵。
以至於清兵連克昌平、寶坻、平谷、清河、良鄉、玉田、薊縣、霸州等地。
清軍攻佔玉田時,知縣直接開門投降。
大明內部政見分歧,楊嗣昌、高起潛沒有與總督天下援兵的盧象升配合好,導致他戰死,幾十座城失守。
這件事在朝廷上引起軒然大波。
清軍入塞不但使得楊嗣昌攘外必先安內的計劃成為泡影,十面網的策略也必將洪承疇等人被調入京師勤王,而使得起義軍死灰復燃,逐漸成為一張破網。
張獻忠、羅汝才等人縱然現在不知道這個訊息,但這種事是隱瞞不住的,一定會加快他們反叛朝廷的。
更不用說盧象升認真琢磨如何對付山西的錘匪,楊嗣昌也想要趁著賀今朝在四川盤踞,前去圍剿,堵死賀今朝出川的道路,從而徹底平定錘匪。
現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