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當大明忠臣就該敢於直諫(第三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不認錯,首輔周延儒也不會出聲提醒。
沒看見陛下正在暴怒,這個時候進諫言,那是往氣頭上撞,得不償失。
新科狀元陳於泰卻是不懂官場的許多道理,他急忙說道:
“陛下,這些叛軍是兵分兩路,王恭廠再次爆炸,就是他們搞出來目的是引起更大的混亂,調動兵馬前往王恭廠救援百姓。”
“如此說來,這些人是早有謀劃?”
崇禎借坡下驢,站在廳內走了兩步。
“陛下,這夥叛軍為了幾十兩銀子,就來攻打皇城的!”
“你說什麼?”
崇禎眉頭一皺,發現這次叛亂,竟然還另有隱情。
狀元陳於泰當即就把從張光燦那裡聽來的訊息,全盤托出。
堂堂大明官軍,為了幾十兩銀子,就要來攻打皇城?
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荒唐!全都藉口!”
崇禎氣得直甩衣袖。
大明軍費開支巨大,他去年十二月第一次增加遼餉,就是為了給麾下將士發餉錢。
結果這才過去幾個月的時間,有股叛軍竟然來殺進皇城來鬧餉?
還是為了幾十兩的餉錢。
此話說出來,有誰肯相信?
新科狀元陳於泰當即抬起頭:
“陛下,臣所言全都真的,並無半句虛言,臣也覺得不可思議。”
“你給朕閉嘴!”
崇禎忍不住伸出腳踹在陳於泰的肩膀上。
這種結論,是他接受不了的!
豈不是說他增派遼餉是錯誤的政策?
尤其是對於這個新科狀元,崇禎是抱著極大的期望,結果現在叛軍說什麼就是什麼!
有沒有一丁點自己思考的腦子?
可是崇禎卻是忘了,皇太極也用了兩個太監偷聽,就加重了崇禎對袁崇煥的疑心,把他下了大獄!
今年大比之所以延遲,是因為崇禎不滿意自他執政以來朝臣的表現。
朝廷以科舉取士,重用科甲人才,是明代的祖制。
中央和地方的各種要職差不多被清一色的進士佔據著,就連手握重兵的各處總督也是清一色的進士出身。
崇禎帝自己執政的這幾年間卻深深感到,那些堪稱八股文能手的進士們、翰林們,在處理實際軍政要務的時候大多是些昏昏聵聵之輩。
他很想在自己親手考選的進士中挑出一批幹練的人才,策問便是他親自出的。
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一次考試,皇帝親自出題,親自監考,親自閱卷評定名次,因此進士們都得意地自稱是天子門生。
大明後期的皇帝們大多對朝政毫無興趣,因而所謂主考只是名義上的。
有的皇帝儀式性地在考場上露一下面,有的則根本不出席,全部事宜都交給內閣大臣去處理。
只有事必躬親的崇禎帝才每次殿試必到,而且每次都認真地直接過問考試的各個環節。
殿試時間較短,通常只考策論一道,就是根據皇帝提出的“策問”回答自己對於一些治國大政的意見。
這相當於試題的“策問”通常也是由內閣擬出兩三種再由皇帝挑選。
大多空泛無實,貢士們也是以空對空,寫上些歌功頌德的話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