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計程車紳死了。

在山西官場根本就掀不起什麼波瀾。

至於他因為什麼死的?

不重要。

大明的高官們不會去探究一個人自殺的原因是什麼。

大抵是他無望為妻女報仇,亦或者是對大明官府徹底失望。

此時此刻山西官員們正忙著,準備接待延綏總兵王承胤,以及其麾下的人馬。

只要這夥援軍到了,就能立即攻破城外的錘匪。

王承胤面對後金韃子屢戰屢敗,主要是未戰先怯。

崇禎二年,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則在西面列陣以備戰。

中午,後金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潰逃。

幸虧祖大壽全力頂住,沒有演變為大潰逃。

可是滿桂全軍覆沒,還被己方炮火所傷,他認為是袁崇煥指使人乾的。

因為滿桂嚴重懷疑袁崇煥和後金勾結。

他數萬人全軍覆沒,袁崇煥與後金韃子互有損傷,但是不大。還要派人殺了他這個主將。

然後滿桂去告狀,袁崇煥便被崇禎下了大獄。

崇禎三年,總理馬世龍把朱由檢賜給尚方寶劍交給曹文詔。

命令他率領參將王承胤、張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埋伏在玉田的枯樹和洪橋。

此戰雖然殺傷後金韃子不少,可明軍同樣損失慘重。

袁崇煥在大獄當中以及死後,崇禎對關寧軍一系都有所安撫。

故而王承胤這個屢戰屢敗的參將被提為延綏總兵。

曾經指揮過他的曹文詔反倒成了延綏副總兵,要聽王嘉胤的命令。

雖然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的安撫有用,可關寧系將領並不這麼認為。

特別是祖大壽,從此時刻都待在軍營當中,生怕被東廠番子暗中抓捕,落得和袁崇煥一個下場。

儘管祖家已經取代李成梁家族,祖大壽的幾個兄弟以及子侄,皆是總兵、參將、遊擊等各級軍官。

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勳,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就算如此,祖大壽對崇禎皇帝仍然有戒心。

袁崇煥說抓就抓,說殺就殺,他祖大壽跟袁崇煥比,那就是個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