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孰輕孰重(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佐已是老淚縱橫,“陛下,都是老臣的錯,臣當初就應該再勸陛下的,是老臣愧對先帝,沒能替君分憂,掃除奸邪。
自古以來,臣為君死,哪裡有君死臣活一事,此舉是萬萬不能的。
陛下,即便今日我十萬大軍損失殆盡,可我大明還有百萬大軍,都還有回圜餘地。
可若是陛下出了半點差錯,到那時江山傾覆,我大明何去何從啊。
張國公,本兵,你們倒是說話啊……”
王佐永樂年間為戶部郎中,宣德年間受先帝青睞,超拜戶部右侍郎,再到如今的戶部尚書,為官多年都與錢糧打交道,對兵事可謂是一竅不通。
他只知道,陛下要是出了事,大明就是滅頂之災。
在他眼裡,皇帝就是天,十萬大軍固然重要,也絕不及天子分毫。
可張輔,鄺埜,一個是五軍都督府的當家人,一個兵部尚書,兩人對兵事再也熟悉不過。
陛下這是拿自己給國家回口氣啊。
朝廷是有百萬大軍不假,可這百萬大軍,多是衛所之兵。
永樂以後,衛所腐化之快令人髮指。
上官奴役兵丁層出不窮,就連遼東這樣的衛所都缺額巨大,甚至於百之不存四五,更別說內地三百衛所。
大明真正能用的兵馬,除了京營以外,也就只有各地客軍,備倭軍等兵馬,加起來至多不過七十萬。
就是這七十萬,都是捉襟見肘啊。
麓川的土司,福建浙江的民變,還有貴州的那些土司也是蠢蠢欲動。
大明,處處用兵啊。
京營留守京師不過十萬,十餘萬精銳御駕親征,若真的要是沒了,恐怕瓦剌屆時也會有南下的意圖……
陛下重要,大軍也重要啊。
此刻陛下的模樣,那副淡然的模樣,張輔突然想到了什麼一樣。
當年先帝剛剛登基,漢王,趙王對大位虎視眈眈,國家不穩,又恰逢馬哈木犯邊。
先帝本可以不用去的,可還是力排眾議,御駕親征。
一戰,打服了馬哈木,打出了軍心威望,讓漢王多年在軍中的經營化為烏有。
如今的局面,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試想一下,陛下哪怕回去了,永樂以來的大好局勢毀於一旦,多年積累化為烏有。
這天子的威嚴,何在?
這人心,怎麼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