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備府裡,張輔正在看著一封密信。

這是隨著聖旨一同送來的,至於寫的人是誰,不言而喻。

這信上寫著,朱祁鎮很是掛念在乎這些年被擄走到草原的大明百姓,希望張輔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與各部協商, 朝廷可以出些金帛糧食,儘可能的解救出大明百姓。

當然,若有蒙古各部來投,大明一應接受,這樣才能彰顯上國風範。

除了這件事,對於瓦剌俘虜,聖旨上寫著寬大處理,只誅大惡, 來去自由。

願意留下的, 我們歡迎,想要離開的,我們歡送。

而在這密信之中,朱祁鎮特地提及個詞:為我所用。

張輔何等精明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陛下的真實意圖。

什麼叫趁著這個機會?這個機會是什麼?

陛下的意思已經再清楚不過了,這機會自然是是瓦剌大敗,各部損失慘重。

大明,趁著這個好時機,當出兵草原。

出兵草原幹嘛?

當然是為了救回大明百姓。

能自個拿回來的,難不成真的要拿銀子去換?

真要是這麼做,那恐怕是天字號的大傻子了。

不把銀子當銀子,這是要遭雷劈的。

至於草原上的各個部落怎麼來投?

那就簡單了,辦法很多啊。

有人你的牛羊殺光,搶光你的糧食,你說說你怎麼熬過這個冬天?

那不就剩下來投奔大明這條路了?

當然了,這些事, 不能放在明面上,都是隻可意會, 不可言傳。

大明天子與大明的國公,怎麼能做這樣的事呢?

張輔清楚,自己要在離開回京之前將這件事辦妥。

張輔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紫荊關守備陶謹。

張輔只是簡單了點了幾句,陶謹已經心領神會。

第一件事,好辦,容易辦,他也很喜歡辦。

殺人,是很有必要的。

你不殺人,人家就以為你好欺負。

震懾對方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他們面前砍下他們同伴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