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寶兒被顧老二抱著,目光四下巡看著。

此時,正是柿子盛產之際,整個紅柿村籠罩在一片紅霞之中。

漫山遍野盡是柿子,如同小紅燈籠掛滿枝頭,甜寶兒看了心情極好。

李大山指著其中一片柿林說,“那就是俺家的柿林。”

李家的柿林和別家的連在一起,柿子也比人家的大。

待看到地上有許多熟透後掉下來摔爛的柿子,甜寶兒惋惜不已。

新鮮的柿子很難儲存,若要運到別的地方販賣,往往在路上就出現變質。

“柿子大夥隨便摘。”李大山說完,率先摘起了柿子。

顧三郎剛要幫忙,便有村民上前套近乎,希望能把自己家的柿子推銷出去,畢竟難得有人來買。

“這些柿子都是自己種的嗎?”顧三郎明知故問道。

有村民苦笑,“原先都是沒人管的野柿子林。”

這些柿樹太能長了,這麼多柿子,就算不賺錢,村民們也捨不得砍掉。

李大山邊摘柿子,邊告訴顧三郎他們該怎麼挑柿子,如何脫澀。

有村民巴巴地問要不要他家的柿子,顧三郎暗歎口氣,“我們先看看。”

“看看我家的吧。”

“去去去,要看也是先去我家看。”

村民們都盼著自家的柿子能夠賣出去,爭先恐後地推銷自家的柿子。

顧老二心情複雜地說,“三郎,這些柿子都挺不錯的,但數量太多了。”

別說他們手中沒多少餘錢,一下子買太多柿子,怕是會砸在手裡。

“主要是就算我們吃得下這些柿子,家裡也沒人手啊?”顧三郎嘆氣道。

家裡的小作坊不算正式,活都是自家人在幹,而且做的東西又多又雜,更是抽不出人手了。

要找到可靠的人手,短時間內不是易事,重要的還是資金問題。

柿子不夠的時候愁,柿子太多也愁,甜寶兒見二伯和三哥哥發愁的樣子,心裡有了主意。

顧三郎沒接話,只說,“看也看過了,咱們回去跟阿爺商量吧。”

臨走前,顧三郎他們還帶了一揹簍柿子回去,打算讓顧老頭看看再說。

回到顧家,顧老頭一看柿子,便說,“這柿子雖比不得老神仙賜下的,但也不錯了,有多少?”

“不少呢,漫山遍野都是,不收有點可惜。”顧三郎道。

“有啥可惜的,這麼多,你吃得下不?”顧老三撇嘴道。

反正他要入軍營了,家裡的事他管不著。

顧老頭也犯難了,他原本也不是生意人,簡單一點的事,還能根據情況來分析。

他想了想,說道:“需要多少就買多少吧。”

顧三郎猶豫了一下,問道:“阿爺,你忘了金大寶的事嗎?”

被顧三郎這麼一說,甜寶兒才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紅柿村每家每戶都有柿子,如果買了這家的柿子,別家的不買,那會不會招人眼紅,整出什麼么蛾子?

柿子酒柿子醬還好,但柿餅並不難做,有心的話還能做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