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山雨欲來7
章節報錯
如果李侍儀當面,他都恨不得破口大罵。任紅雲才多大,頂天也就十七歲,這麼小的年紀,卻丟這麼大個包袱過來。這可真是病急亂投醫,不管不顧了。
見她淚眼婆娑,一雙好看的細眉也皺了起來。劉毅頗覺心疼,想了想才安慰道:「凡事貴在於心,愚公移山固令人稱讚,那也是幾輩之功,非一時可就,急是急不來的。妙奴兒前車之鑑,總不能蹈其覆轍。」
一說妙奴兒,任紅雲「哇」一聲,又哭了起來:「奴兒姐姐,都是小云兒不懂事,你才那麼慘。」
這小妮子,妙奴兒之死,可說和她毫無關係,她又發什麼瘋?正想再說幾句,任紅雲已抽泣著道:「老爺,你知道麼?奴家與姐姐打小認識,我們都是幷州九原人,她家和我是一個院的。」
咦,劉毅心頭一動。如果沒記錯的話,呂布也是幷州九原人。九原這個地名,在現代可找不到。不過劉毅接觸這個地名,最開始還是從電視劇《三國演義》得之。還記得呂布每次單挑,總要先報上名:「吾乃九原呂布是也。」這個行頭雖沒「常山趙子龍」一般為後世津津樂道,但也圈了一大堆粉。
劉毅出於好奇,還專門去查了「九原」這個地名。在明末清初時,出於聯合蒙古人需要,九原就改名了。現更名「包頭」。為此,網上一片罵聲,說「九原」之名威風凜凜,「包頭」則土不拉幾,簡直是當代地名更改中,最大的敗筆,沒有之一。
不過,「九原」是好地方啊,不但出了「呂布」這個飛將軍。連任紅雲,也是萬里挑一的絕色。
劉毅心下念頭百轉,但任紅雲卻不知情,仍是自顧道: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作為未亡人,卻不得為父守節。被朝廷強行再行婚配,再嫁遠方。幸得奴兒姊姊全家接濟,奴家這才得以活命。」
漢末邊關動盪。邊軍戍關,戰死者甚眾。而戍關者多為當地青壯,於是留下大堆孤兒寡母。為了充實人口,朝廷就想了個辦法,讓「未亡人」,也就是後世說的適齡「寡婦」再嫁。為此,地方官多以此為考核點。有些人為了刷政績,甚至假做民冊,虛報數字,將「活***」當「未亡人」再嫁的也不是沒有。這裡面,夾雜了多少百姓的生離死別?至於孤兒,朝廷雖建有專門的悲養坊,但既是孤兒,又有幾人管其死活。而靈帝之後,朝廷自身難保,財政入不敷出,撫養制度也就流於形式。而吏治腐敗,更是一大緣由,皇帝帶頭賣官鬻爵。官員上任後,自是想方設法,變本加厲的收刮民脂民膏,以期早日回本。如此一來,就算真有撥款,也被各路官員雁過拔毛,湯水都難留下一滴。
西涼亦屬邊關,對這些制度,劉毅也是耳熟能詳。「一句未亡人,兩行離別淚。」朝廷設這個制度的本意,也許是好的。但真正落在實處。卻早已離弦走板,與初心南轅北轍了。
任紅雲本已停止啜泣了,此時淚水卻猛地湧出,再次痛哭失聲:「七歲那年,鮮卑人南下搶掠。奴兒姊姊一家也遭大難,父母被亂軍殘害,幸虧奴兒姐姐家中大兄,情急之下捨命引開了鮮卑人,我倆躲在草谷中,這才勉強逃得一命。於是抹花了臉,成為流民。一路南下,千里乞討,最後才到洛陽。但到了這兒,才發現根本不像大人們說的那樣,到處都是吃的。為了活命,我們和狗爭食過,也為偷個蒸餅,被店主打得全身是傷,可就算如此,奴兒姊姊對我仍很照顧,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優先給我留著。後來,也幸虧被師傅看上,我們姊妹才脫離苦海,得以活下去。」
劉毅悚然動容,漢代鼎盛時,有人多萬。經過三國亂世,驟降大半。這麼點人,要想守護中原,難免力有不逮。所以亂華製造了先決條件。而在後世,史學家把人口驟降的原因,歸結於諸侯混戰。只是現在看來,恐怕也不盡然。東漢末年民不聊生,除了南方,北
方各州,人口均是銳減。黃巾起義,就是在此背景下爆發的。
劉毅無言,任紅雲那雙充滿靈氣的雙眸,此時早溢滿了淚水,如斷線的珠子一般,滑過她雪白的面頰,滾落塵埃,又在地上形成一攤醒目的水漬。妙奴兒離世後,任紅雲念念不忘,對造成妙奴兒死因的相關人員,也是喊打喊殺,天天嚷嚷著要報仇。以前劉毅聽著,多少還覺得她小女孩心性,有些不自己量力。現在早沒了輕視之意,心頭僅餘欽佩。
他伸出右手,有些愛憐的擦去任紅雲臉上的淚水:「好了,別哭了。如今,衛仲道連婚事都弄沒了,也算為妙奴兒出了口惡氣。不要再自責了。」
任紅雲卻不領情,撥開他的大手,有些倔強的道:「不,罪魁禍首還在,早著呢。」
若說罪魁禍首,牛輔算一個,而正主應是董卓無疑。只是要報復他?劉毅暗自搖頭,以任紅雲條件,幾乎全無可能。正想再勸她幾句,下方卻傳來一陣喧譁,他瞟了一眼,神情不由一呆:「有人來了。」
一輛雙馬駕乘的大車轉過街頭,直奔中候府而來。劉毅搬到中候府也有段時間了。京官雖多,但得享安車的,朝廷也就那麼幾位。官員的車馬,甚至駕車的把式,他多少都有些印象。這個駕者他也認識,是王允家的。只是出征在即,王允來找自己,又有何事?
果然,馬車在中候府門前停下了,那個駕者跳下馬。向兩個親兵行了一禮:「勞煩軍士通稟一聲劉中候,就說我家主人王子師有事相商。」
上次因衛仲道的事,劉毅見過王允一面。其難纏的一面,劉毅深有體會,以至後來見面王允,都是敬而遠之。不過王允對於劉毅,仍是一如既往,每次都笑呵呵的,甚至主動打著招呼。至於衛仲道之事,更是提都不提。只是今天他急衝衝的跑來,又為了什麼?
不用親兵通傳,劉毅就主動下了樓,轉過樓道時,他腦子裡仍是一團漿糊,心頭惴惴。就怕王允揪著上次的事不放,要是獅子開大口,確實不好收場。
下了車後,兩人見了禮,劉毅道:「司徒有事,吩咐一聲就是,何須親自登門,末將甚是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