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分封之後(第1/2頁)
章節報錯
封王是項羽親自宣佈的,公侯等其他賞賜,項羽就通通交給了義帝韓成。
這次分封大會封賞的公侯很多,但同樣是採取了文武之策,除了項羽心腹都是沒有兵權的,而且封地多為一城一地,人口就按城內現有的百姓人數來,能否吸引流民定居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講真,在項羽的這種分封制度下,不在軍隊領兵的那些公侯更像現代的市長或者縣長,但薪酬極高,每城收入三分之二上交,餘下三分之一再分三份,一用於民,一用於官,一用於己,像極了股份制,城池發展的越好,吸引來的百姓越多,自己所得越多。
當然,這只是大概的框架罷了,細節問題自然有范增、吳芮、項他、蒯徹等人去完善,有了天下律法為基礎,很多事都好辦多了。
分封大會結束之後,子嬰和韓談兩個人留了下來,並且單獨面見了項羽,為的自然就是韓談此前所言之事。
開玩笑啊,項羽剛剛和各路諸侯王因為稱帝的事鬧了一場,韓談若是在分封大會上公然提出讓項羽定都咸陽留在關中成就帝業,那不是瘋了嗎?
就算項羽想答應,當著韓廣、趙歇和天下諸侯的面,他也不能說啊。如果真那樣做了,那可就是純粹的噁心項羽,甚至是想堵死項羽留在關中的路,完全與他們的本意背道而馳了。
“韓談啊,倘若孤王不同意,非要離開關中,足下是不是要罵孤王一句沐猴而冠呢?”項羽忽然有個大膽的猜測,歷史上罵項羽的那個叫韓生的腦殘,該不會就是韓談吧?
韓談面露怪異之色,“霸王何出此言啊?霸王做事自有道理,見識又遠超吾等,在下不過就是盡職提醒一二罷了,哪有資格質疑霸王的決定呢?再說,霸王對我和子嬰恩同再造,韓談又豈是忘恩負義之輩?莫說是讓在下辱罵霸王,就是在下聽見別人辱罵霸王,也定要與其拼命的。”
“不錯,霸王大恩,子嬰永世不忘,哪個敢侮辱霸王,在下亦是要與之拼命的。”子嬰肅然道。
“哈哈,孤王也就是隨口一問。二位的建議,孤王深以為然。不過,孤王還是要先回齊國一趟,安排好那邊事情之後,才能帶著家眷一同趕回長安的。
拋開帝業不談,劉季龜縮在蜀地乃是心腹大患,孤王必定是要親自坐鎮關中才能放心。等春耕過後,孤王當親率大軍攻入蜀地,徹底將劉季消滅!”項羽豈會輕易放過劉季。
至於被劉季燒燬的金牛道,項羽並不是太擔心,因為項羽知道,唐宋時期巴蜀之間有一條重要的通道,名為成渝古道,想必找到之後疏通擴建一番便能通行大軍了。
所以,項羽完全可以不走金牛道,直接從巴郡攻入蜀地,屆時看那劉季還望哪跑。
子嬰和韓談對望一眼,紛紛露出了喜悅之色,“霸王英明!”
“哈哈,汝二人好好表現,等將來天下徹底平定之後,孤王是絕不會放著人才不重用的。哪怕看管倉庫那樣的小事,也可以做出一番業績來。信武王在視察倉庫時,提出的推陳出新之法,就頗受好評。”項羽提點了一下二人。
“喏,吾等定當竭盡全力報效霸王。”二人齊聲應道。
項羽滿意的點了點頭,距離自己打造盛世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沒白忙啊。
總的來說,這次分封天下還算比較成功的,雖然分封大會依舊出了義帝這個么蛾子,但基本都在項羽的掌控之中。
天下諸侯也沒有什麼好不滿的,畢竟主要事宜都是大家討論投票決定的,平心而論,如果換成別人去分封這個天下,未必會有項羽封的這麼好。
而且以項羽如今的實力,強行壓服眾人直接稱帝也是可以的,唯獨就是與其天下太平的宏願相悖罷了。
實際上,這次分封大會在某些人的眼中已經是難得的勝利了,成功阻止了項羽稱帝,當真應該彈冠相慶一番。
講真,以項羽現在的實力隨時都可以稱帝,但是項羽卻不準備在徹底滅掉劉季之前稱帝,因為天下大事尚存變數。
項羽這一路走來都是未雨綢繆,不僅提前消滅了齊國田榮這根虎了吧唧的攪屎棍,也光明正大的收了彭越的兵權,甚至在整個滅秦的過程中,項羽都在暗中打壓各路諸侯的功勞,為現在的分封做鋪墊。
這些諸侯所取得的功勞,幾乎每一座城都有項羽這邊的人參與,如此一來諸侯功勞最少都是要減半的,打壓的結果就是魏國整合後的土地只有雲中、雁門和太原三郡;
趙國只有代、恆山、邯鄲和鉅鹿四郡,其中邯鄲郡的殷墟、臨漳和館陶也都劃歸了項羽,相當於只有三個半郡;
燕國雖然土地沒有變化,對臧荼的功勞看似有些不公平,但項羽已經封了臧荼為燕武王,他也完全沒理由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