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心臉色難看,但卻並未就此放棄,“項王,寡人雖為楚懷王,但是一無實權,二無兵馬,如何謀奪天下再者,項王貴為盟主,在場的哪一個不是項王麾下豈能因為從屬關係就避嫌呢”

“喔,懷王說的也有些道理,從屬關係確實不應該避嫌,但同國就應該避嫌了。閃舞而且,懷王似乎並非全無兵馬吧明處沒有,但暗地裡有沒有誰又知道呢

據孤王所知,劉季絕河事情敗露之後就曾經對懷王宣誓效忠過吧而且還把其弟劉交放在懷王身邊作為人質呢。故此,懷王無論如何都是要避嫌的。

況且,懷王可是這件事的發起人啊,如此不遺餘力的推銷自己,讓孤王和天下人如何不去懷疑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孤王已經把話說的如此明白了,懷王還要任性而為嗎哼爾等一句話孤王就避嫌放棄了義帝之爭,現在輪到懷王避嫌卻百般推脫,爾等是覺得孤王已經仁德到可以容忍一切、任人欺騙了嗎”

項羽說到最後陡然提高了音調,羋心此人野心極大卻能力平常只有些小聰明,根本看不到義帝背後的兇險,誰不想一統天下登基為帝

故此,無論是誰當了這個義帝都將成為他人的目標,即便項羽不殺他,其他人也會殺,順便嫁禍給項羽。

雖說羋心死不死的項羽根本不在乎,但是羋心以義帝的身份去死卻是萬萬不行的,無論羋心是在哪死的怎麼死的,最終嫌疑最大的還是項羽,當真是百口莫辯。

關鍵是羋心已經對項羽離心離德了,即便項羽想派人保護羋心,這個羋心也多半會把好心當成驢肝肺,甚至還會配合刺客將保護他的人調走。

雖然聽上去羋心挺傻13的,但事實就是如此,歷史上的羋心但凡有點腦子也不可能忤逆項羽說出那句如約,非要把關中王給劉季了,結果劉季還沒敢要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將關中拱手獻給了項羽,等於是把羋心給賣了。

緊接著,劉季和各路諸侯又推舉羋心為義帝,暫時擋住了項羽稱帝的可能,也狠狠的坑了羋心一把,使其徹底成了項羽的眼中釘和絆腳石,而此時的羋心大概還在誇獎他心目中的寬厚長者沛公劉季呢。

歷史記載把羋心之死算在了霸王項羽的頭上,但實際上卻未必是項羽所為,因為這段記載被人篡改的痕跡明顯。

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黥布列傳、漢書陳勝項籍傳、漢書高帝紀、漢書韓彭英盧吳傳等等關於這件事的記載都不盡相同。

重點分歧是在羋心被殺的地點和殺羋心的人不同,而且還不是史記一種說法,漢書一種說法,而是二者混著來的。

比較流行和認可的一種說法就是漢元年四月,項羽分封天下後欲還都彭城,派遣將士強迫羋心遷徙到郴縣,羋心無奈只得離開彭城,但左右群臣,依戀故鄉,怨聲載道,未肯速徙。

項羽因此大怒,暗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欲將義帝擊殺於途中。

十月,英布遣將追殺至郴縣,將羋心弒於郴城窮泉傍。郴人憐之,將羋心葬於城邑西南邊的後山。

以上這些記載貌似看起來很合理,但卻犯了一個現代寫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時間空間地點的錯亂。35xs

古代沒有電話,也沒有飛機,更不能瞬移,合不合邏輯對照地圖馬上就看得清清楚楚,事發前相關人物的位置關係如下

項羽和各路諸侯分封完畢後從咸陽回各自封地,項羽自然是回彭城,英布回九江,共敖回臨江、吳芮回衡山,而羋心則一直在彭城。

按照上面的記載,項羽想回彭城,又不想羋心留在彭城,故此派人強迫羋心遷徙到臨江王共敖的地盤南端的郴縣去,然後羋心和隨行大臣磨磨蹭蹭不想走,彭城的人又去報告項羽這件事。

再然後項羽一怒之下派英布、共敖和吳芮去截殺羋心,那麼問題來了,羋心死亡的地點是在郴縣,也就是在項羽想讓羋心去的那個地方。

如果說羋心一直賴在彭城附近不走,那麼英布等人截殺羋心應該是在楚國境內,或者稍遠一點的衡山九江北部才對,怎麼可能跑到項羽指定的目的地去截殺呢

咸陽距離彭城直線距離約800公里,彭城到郴縣直線距離1000公里,咸陽到郴縣的直線距離也是1000公里,近乎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而且郴縣這個地方可是在共敖地盤臨江的最南端,幾方人馬無論怎麼行動,最終截殺的地點也不應該是在郴縣,除非羋心的速度比英布等人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