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大王,安陽急報!”副將田撇雙手將帛書呈上。

田榮開啟一看,安陽戒嚴了?

“嘿,項羽小兒還真是惜命,以為這樣就能防住我的死士刺殺了?晚了!等大軍到達安陽之後,項羽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得飲恨於此。”

突襲安陽乃田榮苦思而得的奇策,原本是準備突襲彭城的,結果項羽那邊率先發難,搞了個天下盟主詔書出來,若是服軟聽從項羽的安排,他田榮就會失去爭霸天下的資格。

現在楚國也是項羽做主了,而項羽又不在彭城,故此突襲彭城意義不大,巧的是項羽竟然以安陽為大本營,嬌妻美妾都在安陽,鉅鹿大勝之後,項羽明顯有些得意忘形,妄圖借天下盟號令天下不說,又沉溺在溫柔鄉里不思進取,此乃天賜良機!

實際上安陽比彭城更好打,安陽與齊國控制的無鹽縣相鄰,與博陽也不算太遠,輕裝簡行一夜急行軍便可將安陽團團圍困,糧草等物資一日之內也可運達。

在田榮看來,項羽若是現在逃離安陽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是他選擇緊閉城門全城戒嚴,那就等於是自掘墳墓了。

田榮大軍兵分三路,第一路為安陽方向先頭部隊三萬大軍集中了齊軍大部分戰馬和車輛,任務就是切斷安陽與城陽、昌邑這兩座縣城的聯絡,同時盯緊安陽城門,一旦項羽棄城而逃,即刻追捕圍殺。

當然,以目前的情況看來,項羽多半還在與美人淫樂,等明日天亮之後,大軍圍城再發現就逃不掉了,負責圍城的就是田榮親自率領的第二路兵馬,數量足有十萬。

據可靠情報,安陽城內守軍只有五千人左右,再加上項羽的騎兵衛隊也不過七千之眾,田榮以十三萬圍攻七千,近二十倍的兵力優勢,就算周邊諸城的楚軍前來救援,也能保證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兵法有云十則圍之,穩的很。

關鍵是楚國援救趙國鉅鹿已經出兵十萬,再加上沛公西征軍五萬,攻打歷下的二十萬大軍必然也要從東郡這邊徵調不少兵馬,所以楚國目前已經空了,周邊能夠援救安陽的兵馬有限的很,來少了又沒用。

第三路兵馬直奔東阿方向埋伏,以免楚軍主力回救安陽,若是一切順利,根本等不到楚軍主力回返,安陽就已經拿下了,這就叫遠水解不了近渴。

田榮越想越精神越想越得意,大軍連夜趕路,誓要在明日天亮前抵達安陽,只有這樣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若是去的晚了,項羽反應過來率軍突圍,光靠那三萬先頭部隊未必能圍得住。萬一項羽走了狗屎運僥倖突圍了呢?那可就功虧一簣了啊,而且後患無窮。

這種錯誤,田榮當然不會犯,只是他做夢也想不到,如今的項羽對他的瞭解之深遠超其想象,他所謂的出其不意完全沒有出乎項羽預料。

早在田榮大軍開拔之前,楚軍斥候就已經展開了行動,依舊是採取接力的方式快速傳遞情報,一路前往安陽報信,而另一路則是徑直向北來到了齊長城之下。

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修建在起伏連綿的泰沂山脈的山嶺、平谷之中,西起平陰,經肥城、濟南、萊蕪、博山、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至膠州入海,全長達1200餘里。

說起來齊國才是最早修建長城的國家,只不過這個長城不是為了防範匈奴等遊牧民族,而是為了防範魯國和楚國。

當然,在秦末這個時間段,魯國已經不復存在,楚國也今非昔比,現在魯地就在齊國手中,齊長城就顯得有些雞肋了,除非田榮把魯地放棄,龜縮防禦舊齊地,但以田榮的性格怎麼可能?

故此,這時的齊長城基本上已經廢棄了,只能作為一條備用防線,平時鎮守長城的也都是些老弱殘兵,而且數量也不太多。

楚軍斥候越過這樣的防線簡單的很,甚至連一個站崗巡邏的齊軍都沒碰到,翻過長城便消失在了夜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