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離開皇宮之後,立刻讓人以關中王的名義傳下王命軍令,嚴禁大軍擾民,違者重罰,無故殺人者死罪。

緊接著,張良又讓人召集咸陽的名士聚會一場,並準備在聚會上提出那個可以保護咸陽百姓利益的約法三章之策,也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此策乃是張良的心血結晶,被張良寄予厚望,想著必定會受到這些咸陽名士的支援吧,然後再以這些咸陽的名人來安定民心就容易多了。

等局面穩定下來之後,再與這些名士探討一下修改苛刻秦律之事。

只要辦完了這兩件大事,劉季這個關中王便是民心所向,關中之地必定會得到極大的發展,一統天下也就有足夠的本錢了。

然而,當張良面對咸陽名士侃侃而談鼓吹劉季和約法三章之後,諸位名士雖然紛紛表示感謝,卻也沒有預想中的那樣感恩戴德。

張良皺了皺眉頭,“諸位,秦朝律法素以嚴苛聞名,沛公欲廢除秦律改用新律,屆時還要諸位名士一起商討新律的內容……”

“子房先生,沛公若能廢除秦律改用新律,吾等自然是歡迎的,不過這新律的內容,我看就不必商討了吧。”名士老者拱手道。

“為何?”張良隱隱覺得一絲不妙。

老者笑道,“子房先生可聽說過天下律法?”

“自然聽過,那是項羽前些日子頒佈的齊楚國新律法。”張良心中一凜,這個天下律法他當然知道,只不過這段時間一直忙於戰事,對於天下律法只知其名,並未見過其中內容。

“既然足下聽過,那就好辦了。項羽和蒙常山在驪山大戰之前,就送了一卷天下律法給他,恰好被前往酈山助戰的文士抄錄回來,每一條都是上佳之選,當得起千古第一律法之名啊。莫非沛公放著這麼好的律法不用,還想自己編個新的不成?”

老者鄙夷的看了張良一眼,約法三章那麼粗淺的東西也好意思拿出來收買人心嗎?真是可惡,為何那子嬰不投降項羽呢?

倘若沛公真當上了關中王,而又非要自己編寫新律法,那該如何是好啊,再怎麼編也不可能及得上這天下律法啊!

話已至此,其餘名士紛紛起身,“請沛公務必使用項王編寫的天下律法,如此一來則是咸陽之幸、關中之幸,吾等必定感恩戴德。”

“既然諸位都推薦這個天下律法,那自然是要用了,諸位不必擔心,適才在下也是想集眾人之力在天下律法的基礎上稍作改良罷了,卻不想諸位已經將此律法推崇到此等改無可改的地步了,著實讓在下頗感意外啊。”

張良有心問他們借來天下律法看一看,但想想還是算了,好歹沛公也是掛著楚國西路軍主將的頭銜啊,竟然連齊楚釋出的天下律法都沒有,太丟人了。

眾咸陽名士老臉一紅,他們何嘗不想挑挑毛病,只是確實挑不出來啊,編著此天下律法之人的水平比他們高了一籌不止。

“呃,既如此,吾等就先告辭了,稍後會派人送些糧草去勞軍。”名士老者拱手一拜。

“不必勞軍了,沛公早有軍令,我軍倉庫裡的糧草不少,並不缺乏,還是別讓百姓破費了。”張良拱手道。

“沛公仁德。”名士老者再拜,心中卻是腹誹不已,莫非是想要肉食?

……

張良送走了諸位咸陽名士之後,就去軍中巡視了一圈,目前為止一切正常,軍中將士對約法三章遵守的還算可以,也多虧了酈商和他的匪軍不在,否則的話,估計早就發生強搶之事了。

實際上,劉季大軍攻下嶢關之後,張良就已經防著酈商的匪軍入關之後胡來了,直接派遣了酈商率軍去平定漢中,又讓韓將信穿過關中之地去攻打隴西。

當然,因為路途遙遠,這二位如今並未走出關中之地,但只要他們的兵馬不在咸陽鬧事,在其他地方犯點小錯也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