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坑爹(第1/2頁)
章節報錯
風雨飄搖的大秦數日之內遭遇連番鉅變,胡亥死了,趙高也死了,趙高的黨羽也都死了。
大秦彷彿又迎來了轉機與希望,但是在明眼人看來,不過就是一個油盡燈枯之人迴光返照罷了。
子嬰以趙高人頭為祭品,祭拜宗廟,百官痛哭流涕,也不知道是感懷大秦再遇明君重獲新生,還是悲哀這一切來的都太晚了。
朝堂之上,子嬰端坐帝位,開始了他登基之後的第一次朝會。
“諸位愛卿,關東賊寇猖獗,爾等可有退敵之策?”子嬰掃視眾臣。
文武百官都把頭埋的很低,事到如今哪裡還有什麼退敵之策,項羽和劉季兵分兩路攻打關中,只能寄希望於函谷關和武關的守將能夠創造奇蹟了。
半晌之後,終於有一位老臣顫顫巍巍的站了出來。
“啟稟陛下,老臣以為當下最重要的是把陛下繼位誅殺趙高的訊息傳遍天下,讓天下人和咱們大秦的將士們重拾希望,以此激勵我軍士氣,重賞有功之臣,並且為趙高當權時受害的忠臣平反。若是能讓那章邯回心轉意,我大秦定能長存。”
“愛卿所言極是,那就先這麼辦吧,退朝。”子嬰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這就是滿朝文武想出來的退敵之策?把章邯勸回來?
能回來才怪啊!
至於把自己誅殺趙高的訊息傳出去,這種事還用他們提醒嗎?
趙高那邊都要引狼入室了,子嬰誅殺趙高及其心腹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函谷關和武關兩處要地穩定軍心。
子嬰一臉疲憊的回到了自己的寢宮,卻忽然想起一個人來,此人或許能有辦法。
“韓談,你和寡人說說當前危局何解?”
“回稟陛下,小人也沒有解決辦法,只是覺得武關和函谷關的守將應該儘快換成陛下的人才是,特別是武關,倘若趙高想引劉季入關,鎮守武關的必定是趙高心腹才行。”韓談又沒打過仗,只能是從側面分析一下罷了。
“話雖如此,但寡人又能換誰去呢?關中還有何人可擔此重任?”子嬰今日在朝堂之上就挨個武將仔細端詳,老的老,嫩的嫩,關鍵是還沒膽,良將難求啊。
“微臣亦不知。”韓談也是鬱悶的不行,趙高胡亥當朝,能打仗的不是叛變就是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善於溜鬚拍馬碌碌無為之輩,也只能賭一把武關守將的忠心了。
“哎,這樣好了,不管那武關守將是不是趙高心腹,現在趙高已死,本王若對其大加封賞,讓他效忠於我,你看如何?”子嬰本有意讓他的兩個兒子去,但是現在咸陽不穩,必須得留一個兒子在身邊統領禁軍,另外一個也要派去藍田,那支新軍才真正是大秦的希望所在。
“陛下聖明。”韓談也實在沒什麼好辦法,就看子嬰的招牌亮不亮了。
“那便這樣辦吧,然後你再幫我擬一道旨意,張榜招賢納士,文武百官也可以舉薦,必須儘快選出新任大將軍才行,最好是家在關內之人。”子嬰不是不想用他兩個兒子,但問題是他們只讀過兵書,一場仗都沒打過啊,打仗可不是會些武藝就行的。
“喏。咦……陛下,小人剛剛想到了一個點子。”韓談眼睛一亮。
子嬰大喜道,“快快講來。”
“陛下何不派人把函谷關和武關守將的家眷接入宮中好生款待呢?還有章邯那些叛軍……”韓談說到此處便停下來了,此計有違道義,但非常時期又哪管得了那麼多呢?
至於子嬰要不要採納,就不管他韓談的事了,作為一個宦官,他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只可惜子嬰並沒有完全相信他,丞相和郎中令都沒給。
“這……讓我好好想想,你且先去忙吧。”子嬰說罷閉上了眼睛。
“喏。”韓成慢慢退了下去。
……
此時,劉季依舊奔波在前往酈縣的路上。
蕭何雖然派人去找劉季了,但是劉季直接把信使給扣下了,來個‘死’無對證,他才不會特意跑回去捱罵呢。
至於他爹劉煓,頂多也就是氣一氣罷了,反正也氣不死,沒什麼大不了的。
等自己成了關中王之後,老頭子就是再有氣,那也該消了啊,這可是光宗耀祖啊,忙於軍務沒去接他這事與之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