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關中,實際上指的就是黃河以西的關中盆地,南依秦嶺,北靠北山,西接六盤山,東有黃河天險,就是一個天然的糧倉和烏龜殼。

可以說秦國能一統天下絕非偶然,實力強了可以打出去一個一個蠶食,六國聯軍集合好了fǎn gōng,打到函谷關又打不進來,拖一拖六國就垮了,然後秦國再出去打,如此反覆攻守再加上挑撥分化六國,最終由嬴政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偉業。

諷刺的是,秦朝早早滅亡同樣和這個烏龜殼脫不了關係,真正應了那句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

因為關中秦地的雄關經過了太多次大戰考驗,以至於秦國的國君都對防守有著莫名的自信,當真是可以高枕無憂,可問題偏偏就出在這個無憂上。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開始迷戀上了大興土木,後世有一個木匠皇帝,放飛自我頂多就是多砍些樹,耽誤幾次早朝,可嬴政玩的卻是耗費極大人力物力的土木建築,而且還耗費大量的時間到處巡遊。

長城咱就不提了,肯定有其積極的意義,但是一座接一座的修宮殿,這就讓人有點想不通了,修那麼多住的過來嗎?

專門給皇太后修個宮殿,可以,孝心一片,精神可嘉。

但是秦朝的皇帝在關中這塊土地上一口氣修了大大小小300多座宮殿又是什麼騷操作?

而且絕大多數集中在咸陽及其周邊,章臺宮、興樂宮、華陽宮、芷陽宮、離宮、望夷宮等等。

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修個宮殿,比如其中比較出名的望夷宮,趙高指鹿為馬就是在這,胡亥稱帝之後絕大多數時間也都住在這。

可當初修這個宮殿是為了什麼呢?嬴政用的是什麼理由呢?

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瞭望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建造的宮殿!

天啦擼,且不說咸陽北面還有北山山脈阻擋,也不提地球是圓的這件事,單單是咸陽到九原邊郡的距離都千里不止,就算始皇陛下眼神好真能看見,可用得著建造30餘萬平方米這麼大嗎?

這特麼是什麼奇葩理由!

也是, 300多座宮殿呢,都找過得去的理由哪裡辦得到,甚至於能有個理由就已經很不錯了。

更何況還不止修宮殿,配套設施也得跟上,皇帝陛下還要修路,把所有的宮殿都連線起來,木製棧道走起來舒服,於是就這麼辦了,規劃的十分宏偉。

以至於到秦朝滅亡的時候,咸陽連城牆都沒有,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拿去修宮殿了,就這樣阿房宮才只修完一小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嬴政這是要打造全球第一大都市關中咸陽的節奏,城牆修建的速度根本追不上蓋宮殿的速度,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城牆修在哪合適呢?

乾脆就不修了唄!

別忘了南依秦嶺,北靠北山,西接六盤山,東有黃河天險,這些就是咸陽的天然城牆,而函谷關武關這些自然就是城門了。

結果歷史上劉邦一破武關,到達咸陽之後,子嬰就麻溜的投降了,因為根本就沒法守。

當然了,咸陽雖然沒有正經城牆,但是卻有宮牆,只不過一個宮牆再高能高哪去?又能結實到哪去?

更加諷刺的是,這些宮殿之中宮牆最高的卻是早先秦國剛遷都到咸陽之後建造的咸陽宮!

那可是建成一百四十多年的老房子老宮牆了!

不說咸陽宮是所有宮殿中最破舊的,實際上也差不了多少,修都不如推倒重建省事,沒準其中大部分都成了危房。

所以說咸陽宮被燒了,也沒什麼好心疼的,裡面滿是三千年文明的結晶更是無腦的意淫。

當初霸王項羽火燒咸陽宮的原因,應該還是儀式感所佔的成分多一些,代表著秦國的滅亡,正好和子嬰這個末代秦王一起付之一炬。

至於火燒咸陽宮能連累多少咸陽百姓,這事不難推測,一座沒有城牆四通八達的都城,敵軍要打過來了,當然是有多遠跑多遠了,不跑的也都是相信沛公能保護他們不受傷害的那幫人,只可惜他們愛戴的沛公選擇了保自己。

咳咳,一不小心扯遠了,不過關中和咸陽的情況大致也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