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出其不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良原本就是想借著劉季進攻平陰的機會,順手除掉滎陽增援洛陽的兵馬,故此才讓酈商誘敵至此的。
偃師縣城所在的位置本就不是什麼兵家必爭之地,防守的秦軍少的可憐,幾乎全都被調走了,故此張良大軍一到,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縣城。
實際上酈商當初從鞏縣逃走的時候就可以從偃師縣走,但是酈商裝作不知道偃師縣空虛的樣子,選擇了繞過偃師縣。
而楊熊為了掩飾自己封鎖邙山口切斷劉季大軍退路的目的,同樣沒有棄了酈商軍從偃師縣走,因為從不從偃師縣走在路程上都差不多,無非就是洛水南岸和北岸的區別。
但是在這場張良和楊熊的較量中,張良明顯棋高一招,不只有酈商誘敵、樊噲包抄以及搶佔偃師這三路兵馬,而且還有另外一支灌纓率領的騎兵部隊,遊走在洛水南岸到洛陽之間。
因為去進攻平陰渡口不太適合騎兵作戰,所以軍中的騎兵大部分都扔給了灌纓,用於監視洛陽秦軍。
搶佔洛水橋阻斷楊熊退路的正是灌纓這支兵馬,也虧的楊熊沒有繼續向西逃竄,否則灌纓的騎兵會分分鐘教他做人,想擺脫糾纏逃往新安縣門都沒有。
不過,張良也並非算無遺策,他沒想到楊熊會兵分兩路,也沒想到滎陽會從敖倉抽調那麼多兵馬,以至於在包圍楊熊大軍的同時,另外還有一支近兩萬人的軍隊從緱氏縣城南邊繞了過去。
張良本來就沒有在緱氏留下多少兵馬,想阻攔也攔不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秦軍向著洛陽方向進發。
轘轅關雖然也有兵馬駐守,但是守將不敢冒險出關作戰,而且兵力相差懸殊,擋也是擋不了多久的,若是再把轘轅關丟了可就更糟糕了。
當張良得知南邊還有一支秦軍後,立刻命令灌纓率騎兵前去攔截,但問題是他們的騎兵數量有限,就算能夠擋住兩萬秦軍損失也必定慘重。
灌纓唯一的機會就是搶在那支秦軍之前到達洛陽西南的伊水河岸,控制住伊水河上的橋樑,如此才能為張良大軍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洛陽城內的守軍不敢出城接應這支從東面過來的援軍,畢竟伊水就在洛陽城邊上,真要打起來了,洛陽秦軍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灌纓只能盡力為之,能攔下多少秦軍就攔下多少,攔不下人至少也要攔下糧草輜重。
灌纓需要為張良爭取時間,但楊熊又何嘗不知要為援洛秦軍爭取時間呢?
明知道無法全身而退的情況下,楊熊也發了狠,背靠洛水奮勇一戰,竟然奇蹟般的扼制住了酈商、樊噲等人的攻勢,直到韓將信率軍趕到,勝利的天秤才徹底倒向了一邊。
偃師縣西洛水河邊的這場大戰,楊熊一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數人僥倖逃脫,但其中就有楊熊一個,只能說楊熊命不該絕於此。
劉季氣得跳腳大罵也無濟於事,全軍向鞏縣進攻追殺楊熊更是不可能,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支援灌纓,然後攻佔洛陽進軍函谷關才是正理。
灌纓領軍一路疾馳,比預計更早的到達了伊水河邊,留下部分兵馬把守橋樑之後,灌纓又親自領兵向東迎敵而去,一路不斷騷擾進攻那支秦軍。
不過那支秦軍的指揮將領也是個狠人,根本就不計傷亡,全軍護送糧草輜重直衝洛陽,付出了損失幾千人的代價成功到達了伊水河邊。
然後,洛陽城果然城門大開,三川郡守陳宗親自領兵殺出接應河東秦軍,灌纓沒有辦法只能撤退,眼睜睜的看著秦軍援兵攜帶大量的糧草輜衝進入洛陽城。
等劉季趕到的時候,秦軍已經可以在洛陽城內擺酒慶祝了,當洛陽這樣的大城有兵有糧的時候,那是極難攻取的,就好像章邯王離圍攻的鉅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