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間的五萬鐵甲軍,一萬跟著蘇角走了,五千防守王離大營被楚軍滅了,三萬攻打齊軍壁壘回來一萬,還剩五千鐵甲軍在西大營北面防衛燕魏韓等諸侯軍。

這也就是說,涉間能夠投入在進攻鉅鹿城的鐵甲軍只有一萬五千人。

不過,考慮到攻城的時間也只有一日這點的話,一萬五千人也足夠消耗了。

要麼就是成功,要麼就是放棄,總之鉅鹿之戰不得不劃上一個句號了。

當涉間和白狩二人見到董翳把計劃一說,董翳竟然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如今的局勢也由不得他不答應,別說再給他一日,就是三日也未必能攻的下來鉅鹿城。

一邊是趙將李齊的鐵壁防禦,一邊又是楚軍項羽的犀利攻擊。

現如今,攻城這件事已經從原來的大功勞變成了燙手山芋,涉間能來接手更好,至於一日後撤軍這件事,董翳覺得王離有些小題大做了。

或許王離已經被項羽給打怕了吧,不然何必非把進攻時間n在一日之內呢?

以鐵甲軍的攻擊力,連攻個三五日,鉅鹿必破。

再者,章邯此時應該已經接到鉅鹿危急的情報了,急行軍前來援助兩日之內必到,難道鉅鹿近十萬秦軍將士連兩日都堅持不住嗎?

諸侯聯軍中能打的就只有楚軍而已,餘者皆不足懼,當日趙國不也是有四十萬大軍嗎?還不是一戰滅掉十之七。

當然,對於董翳而言,他是不能也不必去反對王離的決定,早點撤軍也好,反正打下來功勞也不是他的。

經過一番商議,董翳、涉間和白狩最後決定把防守棘原內甬道的兩萬兵馬借調過來,然後由棘原秦軍分出一部分來補防。

如今形勢嚴峻,儘管沒有章邯的命令,但是有王離、涉間和董翳這三人出面呼叫防守內甬道的兩萬兵馬還是能夠辦到的。

最終秦軍的佈置如下:

白狩率領一萬刑徒軍加上五千傷兵去鎮守西大營北面的防線,另外還有白狩從王離大營帶過來的一千輕騎也跟著一塊去,共計一萬六千兵馬。

涉間率領一萬五千鐵甲軍主攻鉅鹿東面,董翳則是以一萬人進攻鉅鹿西面,五千人進攻北面,而南面則由五千傷兵佯攻,共計三萬五千兵馬。

另外還有四萬三千人被派去支援王離,再加上王離手中原有的一萬二千鐵騎,共計五萬五千兵馬。

總之,除了走不動道或者拿不動兵器的重傷員,秦軍可謂是上下總動員,但即便如此,鉅鹿秦軍和諸侯軍的數量對比也是處於絕對劣勢。

這一把兵力擺到了明面上,就連董翳都是倒吸了口涼氣,別說是一日後立即撤軍,就是現在讓他撤軍,他都會立刻照辦。

原本在鉅鹿的大秦四十萬精銳就好像在數日內人間蒸發了一樣,駐守渡口的五萬沒了也就罷了,王離的十萬九原軍竟然只剩下不足三萬,折損了七萬有餘。

這還不算,董翳這邊攻城細算下來傷亡的人數也要在五萬以上。

若是再加上章邯奪回渡口損失的人馬和水師折損的人馬,自楚軍參戰以來,秦軍損失的兵力竟然達到了恐怖的二十萬!

換句話說,章邯王離的四十萬大軍,如今只剩一半零點!

白馬津北,章邯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