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告將軍,秦軍追兵將至,僅餘五里了!”

五里對騎兵而言,可真算得上是相當近的距離了。

“列陣,準備迎敵!”

周蘭面色凝重,但卻並無半點慌亂,只是他手裡拿著一張帛書不時地看上一眼,口中還唸唸有詞不知道在小聲背誦什麼。

漳水東岸,負責看守糧草和俘虜的楚軍也都是強弩上弦,隨時準備遠端支援。

現在楚軍可謂信心十足,因為平原津和王離大營這兩場戰鬥皆是大勝,秦軍鐵騎的數量又銳減到了兩萬多,就算秦軍更精銳又能如何?

相比士氣旺盛的軍兵,桓楚和周蘭二將壓力可就大多了。

嚴格的講,接下來的這場戰鬥才是楚軍騎兵正面對抗大秦鐵騎的第一戰,而且上將軍項羽此刻又沒在這裡。

隆隆的馬蹄聲越來越響,王離的鐵騎大軍終於到了。

周蘭看見秦軍露頭之後立刻把手中長槍一舉,然後把吃奶的力氣都使了出來。

“兄弟們!秦軍不過兩萬之眾,長途奔襲人困馬乏,又連吃敗仗士氣低落!而我們是以逸待勞背水一戰,更是nn連捷的勝利之師,我軍優勢在握,只要諸位奮勇死戰勝之不難!

兄弟們,我們的後面是滔滔大河,已經沒有退路!此戰若不能擊退秦軍鐵騎大家都得死!千萬大意不得!

兄弟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啦!王離就在前方,上將軍有令,斬王離者賞萬金,加官進爵!斬其他敵將和軍兵亦是重重有賞!

兄弟們!跟我衝!為死去的親人報仇!殺啊!殺!”

“殺!”楚軍將士一聽有重賞,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個個奮勇爭先。

不過沖在最前面的卻是早已經準備好的桓楚和那兩千輕騎,每騎都是手持強弩,再看那箭頭個個寒光閃閃,絕非尋常之物。

平原津一戰回收的鋼箭能用的基本上都配發給了這兩千輕騎,此戰對楚軍而言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另一邊,王離率領兩萬鐵騎一路狂奔,終於看見了漳水和傳說中的楚軍騎兵,同時也聽見了楚軍山呼海嘯般的喊殺之聲。

好旺盛計程車氣!看樣子楚軍不可小覷啊!

“速速列陣!衝鋒迎敵!”王離到現在還有點不敢相信,自己引以為傲的五萬大秦鐵騎竟然只剩下兩萬多,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不過據探馬回報,楚軍的兵力也就兩萬多騎罷了,而且還有半數過了漳水,兩萬精銳鐵騎對戰萬餘倉促成軍的假鐵騎斷沒有失敗的道理。

然而,楚軍竟然在此時先發制人,搶佔先機!

在春秋戰國時期,兩國交兵也是要講禮儀的,不僅要等對方列隊完畢,而且還要互下戰書選定戰場一起衝鋒才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就是來源於此。

一方聽見鼓聲士氣高昂的衝到了戰場,結果對方沒來,然後就退回了本方陣營,等第二次擊鼓再衝就沒第一次有勁了,第三次擊鼓就更完了。

幹嘛不在第一次擊鼓的時候就一衝到底呢?

這是因為戰場禮儀規定雙方只能在邊境線上選定的戰場中打仗,怕的是出了戰場傷及無辜或者是毀壞良田之類。

更有甚者,在對方渡河的過程中也不出兵攻擊,等對方盡數渡河列好陣勢之後才開打,完全無視兵法半渡而擊。

王離雖然沒有迂腐到那種程度,但是在他看來,楚軍不應該是以過浮橋為先嗎?

從之前探馬探得的情報來推測,楚軍若是全速過河,此時漳水西岸頂多剩下三分之一的人馬,其中還可能有些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