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白馬決戰(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章邯只覺得心力憔悴,白馬津還沒有奪回,館陶又丟了,三大渡口如今只剩齊國境內的平原津了,而且還是一個雞肋渡口。
敖倉水師都已經沒剩幾條船了,就算可以徵調上游的船隻重整旗鼓,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在河水翻盤。
就算能擊敗楚軍水師,也還有齊軍水師攔路,有糧草運到他們的眼皮子底下,不搶可能嗎?縱然有秦國水師護送,孤軍深入也不樂觀。
不過,萬一白馬津和館陶渡口奪不回來,攻下鉅鹿之後大軍必定是要東進平齊的,所以這個平原津還是掌握在手裡比較好。
哎,以大秦如今的實力,能守住關內就已經不錯了,想平定六國之亂談何容易,可是咸陽那邊偏偏又下了死令,難啊。
“我這就寫信給董、王二位將軍。只是漳水不比河水,楚軍自己架設浮橋也不是難事啊,除非多派些兵馬沿漳水建立防線。可是王離兵馬本就不多,若是再分兵去守浮橋和漳水,北面壁壘內的諸侯軍趁機出兵,形勢可就更加不妙了。”
司馬欣知道守住浮橋頂多是能起到一個預警的作用,拖延不了多少時間,至於多派兵守漳水,也就只能是說說罷了。
章邯嘆了口氣,“我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兵行險招了,咱們要賭一把北面諸侯軍不敢輕舉妄動,畢竟漳水到北面的防線也不是很遠,鐵騎片刻就能馳援。
況且楚軍主力渡過河水之後也未必直撲鉅鹿,或許棘原更能吸引他們。只要我們奪回白馬津,局勢就會好起來了。哎,說到底還是兵力不足啊。”
“將軍為何不把駐守平原津的軍隊調回來防守漳水呢?齊軍和楚軍都已經渡河,再守那裡也無用吧。”司馬欣建議道。
章邯思慮再三,緩緩的點了點頭,“不錯,就這麼辦,即刻派人傳令,平原津大營只留五百軍兵,餘者前往漳水駐防。”
“喏。”司馬欣剛要告辭,卻被章邯給拉住了,“將軍還有何事?”
“再傳我一道將令,半個時辰後全力進攻白馬津,不計傷亡,就是用屍體堆也給我奪回白馬津!奪回白馬津之後立刻發兵館陶,就在那裡與楚軍決戰!”章邯儼然是動了真怒。
然而,章邯和司馬欣沒想到的是,駐守平原津的秦軍此時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田海率領水師大軍回到平原津渡口之後,就在渡口大營見到了此前征戰濟北的齊國王族後裔田安,然後就按照和項羽的約定把田安的大軍運過河去。
事發突然,秦軍大營那兩千多兵馬哪裡守得住,堅持了一會就再次棄營而逃了,只不過這次運氣沒有上次好,幾乎被兩翼的齊軍包了餃子,差一點就全軍覆沒。
這位田安就是在歷史上被霸王項羽封為濟北王的那個人,他和田都兩個人表面上服從田榮,暗地裡卻都有異心。
田安是齊襄王田法章的曾孫、齊王田建之孫、田升之子,本該是齊國復辟的正選齊王,卻被田榮的堂兄田儋搶了先。
田儋被章邯殺掉後,田角、田間等齊人又擁立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結果田榮不服,率軍追殺齊王田假、丞相田角和大將田間。
田角和田間跑到了趙國,而齊王田假則是逃到了楚國,被武信君項梁保護起來,田榮數次讓項梁交出田假,項梁都沒有答應,兩個人就因此結了仇。
不過,田榮到底還是實力強大,即便沒有殺掉田假,卻也隔空將其廢黜,然後擁立其堂兄之子田市為齊王,並自封丞相,又封田橫為齊國大將軍。
當然,田榮如此霸道行事,齊國人雖然敢怒不敢言,但是心中不服的人很多,於是就有了田都和田安這兩股齊國勢力的崛起。
項羽對齊國田家瞭解的不多,但是他卻知道田都和田安這兩個人都在歷史上幫過霸王項羽,所以才有了東路一系列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