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取經四人組過了火雲洞後,繼續一路翻山越嶺,向西而行。

只是這六百里鑽頭號山附近,並無多少人類聚居。

他們一連走了三日,都沒遇到個可以借宿之地,天天露宿野外,吃食則是靠孫悟空飛到別處去化緣。

直到這日,師徒四人並一匹白龍馬,轉過一處山腰後,卻見對面山上竟是一大片桃花林。

桃林間只一條小道延伸上山,山上雲霧瀰漫,一座建築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唐三藏眼前一亮,指著山巔道:“悟空,你看那是個什麼去處?”

孫悟空金箍棒往地上一拄,單腳踏在棍身,另一腳蜷起,左手在眉間搭了個涼棚,打眼往山上張望。

只見他童孔之中隱有火光閃耀,眼珠泛著金光,山上的景象歷史看得一清二楚。

孫悟空跳下棒子,對唐三藏道:“師父,是座道觀。”

豬八戒一聽,拍拍猶如懷胎六月的肚皮,咧著一張豬嘴笑道:“那感情好,有道觀咱們就能借宿化緣,吃頓好的,好好歇息一番了。”

唐三藏遲疑的道:“這附近既無村鎮,怎會有道觀建在此處?莫不是妖怪所變?”

唐三藏只是單純,並不是蠢,加上這一路上的經歷,尤其是經過白虎嶺白骨精那一劫後,讓他也養出了謹小慎微的性子。

但凡道觀寺廟,總是需要香火供奉的,哪怕再偏僻,附近也必有生民聚居。

哪有在這荒郊野嶺建道觀的道理?

而且這片桃林也十分奇怪,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是以唐三藏懷疑是有妖怪施障眼之法,騙他們自投羅網。

孫悟空尖聲笑道:“師父放心,方才徒兒已用火眼金睛看過,那山上並無半絲妖氣,反有仙家靈氣環繞,許是隱居的道門高人,在此避世潛修。”

唐三藏一聽,這才放下心來,歡喜的道:“那我們快走幾步,趕在天黑之前前往借宿。”

“好嘞,師父你且上馬。”

轉過山腰後,這邊的路相對較為平緩,騎在馬背上也不至因傾斜度太大而墜馬。

唐三藏當即上馬,由孫悟空牽著,往那座桃花山趕去。

豬八戒挺著大肚子,扛著九齒釘耙,優哉遊哉的走在白龍馬身後。

老實巴交的沙僧用他的降魔杖,擔著行禮走在最後。

而在天上,一路跟著取經四人組,暗中保護同時也是監視的五方揭諦見此一幕,頗有些驚疑不定的望著那道觀。

波羅揭諦對為首的金頭揭諦道:“此地怎會有一座道觀?不應該啊!”

金頭揭諦眉頭微皺,道:“靜觀其變,先看看對方是什麼來路再作計較,若無妨害,便無須管他。”

西遊事關重大,只要不破壞此事,他們便不會節外生枝。

想必那些有名有姓,有頭有臉的仙神,也不敢來壞佛門大計,而若是無名小輩,那滅了便是。

是以金頭揭諦相信,西遊之路應該不會出什麼意外。

半個多時辰後,唐三藏一行已下到山麓,來到了桃花林間小路的入口。

卻見路口立著一座石碑,上書“桃花觀”三個大字,在三個大字旁,還有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字。

唐三藏好奇之下吩咐道:“悟空,你快去看看那石碑上的小字寫了些什麼。”

孫悟空應諾一聲,蹦跳著上前,細細一看,回頭對唐三藏道:“師父,是一首詩。”

“哦?”唐三藏眼前一亮,當即翻身下馬,走到石碑前,豬八戒和沙僧也紛紛湊上前。

唐三藏照著碑上詩文吟誦道:“桃花山上桃花觀,桃花觀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吟完這首詩,唐三藏臉上露出了笑容,一位優遊林下,灑脫自在,閒雅快活的隱士高人形象,立時出現在他腦海中。

連白龍馬都忍不住唏律律嘶鳴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