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收集天下武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職務上李飛絕不馬虎,但在爵位上,李飛卻是比較寬鬆。
楊逍、範遙、謝遜、殷天正、韋一笑皆封國公,而原本的大明六大開國元勳,則是降了一級,封侯爺,五散人同樣是封了個侯爺。
各明教門主、壇主、掌旗使、以及六大派願意入朝為官者亦各自封侯拜將。
只不過,李飛跟眾人明言,他們的爵位並非世襲罔替,而是每傳一代自動降一級。
如殷天正為公爵,殷野王為侯爵,殷野王的兒子為伯爵,殷野王的孫子就只是子爵。
他們的子孫後代想要爵位,便需靠自己去爭取,拿功勞來換。
如此才會讓他們的子孫後代保持向上之心,不會出現那種混吃等死,欺男霸女的紈絝子弟。
李飛這個說法得到了眾人的理解,對於爵位不能世襲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張三丰被封為“護國大道君”,敕號為“清虛元妙真君”。
武當六俠除宋遠橋留在武當山,日後要接任掌門之外,其他五人全部封為將軍。
總之,所有跟隨李飛的人各有封賞,雖然有部分人對自己的封賞不甚滿意,但大部分還是心滿意足的。
那些不滿意的小部分人,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李飛沒有朱元璋狠,立國之後反手就滅了明教。
但在李飛的各種分封下,明教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
李飛也沒有徹底解散明教,他如今依然還掛著明教教主的名頭。
他就乾脆將明教當成自己在江湖中的代言人,讓他們替自己監察江湖事。
便如此,李飛當上了可以享受皇帝待遇,卻不用承擔皇帝職責,當然了,也沒有封建皇帝實權的內閣制皇帝。
他只是大明的象徵,大明子民的精神領袖。
他不能直接參與執政,但他畢竟還有著明教教主這個名頭。
自身武功也高,手裡還掌握著靈劍衛這支可怕的力量,那些出身明教的大臣自然都會聽他的。
因為他們是最瞭解李飛可怕之處的人,如今的李飛,很有點秦始皇的味道,只要有他在,大明就沒人敢作亂。
李飛雖然推出了內閣制,但也想保留一定的話語權,至少在與政事無關的其他方面,內閣必須滿足他的要求。
故而他以那兩百多靈劍衛為根基,專門收納孤兒,培養出更多的靈劍衛,直到數量足以蓋壓整個京城的禁軍。
只有這樣,他才能保證自身的絕對安全,保障自己在朝中的話語權。
雖說如今的禁軍,是他之前所率的那支部隊,對他忠心耿耿。
但也只是這一代,以後的事誰都說不清楚,還是有一支獨屬於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好的。
……
大明立國兩年,天下基本已經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因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現世,大明再無缺糧之虞。
自大明洪武二年起,日後再不會出現因饑荒而導致的農民起義,造反已經沒有市場。
丐幫徹底沒落,幾近煙消雲散,並不是被誰滅了,而是天下已經沒有多少乞丐。
除了少部分好吃懶做的外,有田可種,能靠自己的雙手吃飽穿暖,誰願意當乞丐?